.

湘源文选1编名城之12漫话岳阳古塔

陈湘源著年版《洞庭名郡》书影

漫话岳阳古塔

岳阳古塔最著名者,当然首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氏塔。

民国初期岳阳城南慈氏塔

慈氏塔耸立在岳阳市古城区洞庭南路(原塔前街)宝塔巷,又名慈氏寺塔。塔高34.米,占地面积46平方米,为七级八方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宝塔。座基为花岗石砌筑,浑厚坚实。第一层原有东西相通的塔门,清康熙大修时为加固塔身而封闭。自二层以上,每层东西南北四面各砌佛龛1个,内置精雕细刻的弥勒佛、药王菩萨、罗汉等石像,各层高翘的石质檐角上皆挂铜风铃。顶上置重约两吨的铁刹(学名“摩尼宝珠”),

由相轮、宝盖、圆光等组成。相轮底座由八根铁链(因年深月久锈蚀断毁五根,年8月10日又被雷击断一根,后仅存两根)连接塔身的扁铁,既起加固作用,也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塔身次第低矮,层层收缩,层檐间用叠涩法,上以青瓦堆塑莲花图案,线条柔和优美。第七层仿木建构望柱回栏。慈氏塔建筑精美,高拔挺秀,风格朴实浑厚,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建筑技艺。年即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修前

大修后

关于慈氏塔的性质历来就有异议,明代弘治、隆庆《岳州府志》就说是压胜的风水塔,二志皆称“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镇洞庭水孽。”清光绪《巴陵县志》也说:“唐开元间,有西域沙门妙吉祥来此谓父老:‘西方白龙之孽今迁于此,久则为患,宜建塔镇之。’后数苦于水,土人思其言,遂置塔。”由于这些记述,民间更是衍生出了一个凄楚动人的故事:洞庭湖滨岳阳有一位姓慈的老妇人,丈夫与儿子都是船民,经常出入洞庭湖浩淼的波峰浪谷,不幸皆被洪魔吞噬,丢下慈氏母女二人艰难度日。慈氏听人说,洞庭湖风暴肆虐,是因为有条孽龙作怪,只有建座宝塔镇住孽龙,才能使湖面平静,行人平安。善良的慈氏为了不让自己的悲剧再在他人家庭重演,便四处求告,募捐筹资,并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以尉迟公的钢鞭为蓝本建了这座宝塔。在修塔时,她母女俩又终日为工匠们洗衣做饭送茶,不辞辛苦。谁知宝塔才修两层就垮了,正着急时,忽然来了一位游方道士说:宝塔宝塔,无宝不成塔,若无宝贝,就要有一个童男或者童女守塔才行。慈氏的女儿想,母亲本来是做件善事,怎能让别人家贡献童男童女遭罪,于是暗下决心以身殉塔。她趁众人不注意便纵身跳下悬崖,当人们赶去救她时她已经没了气息。慈氏知道女儿的心意,便将其遗体置于塔中。果然没过多久宝塔便修成了。人们为了纪念慈氏母女的善举,即以“慈氏”命名此塔。慈氏塔兼含压胜与纪念的双重意义。另外,民间广为流传着一首佚名诗:“文笔伸天永不收,洞庭湖水绕巴丘。君山笔架扁山砚,画尽江山日月图。”也有振兴岳阳文风风水塔的含义。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资料图片

从根本上说,慈氏塔还是座佛塔。因为塔是为寺而建,故又名慈氏寺塔,慈氏寺供奉的是弥勒佛。塔名慈氏,意源佛语,弥勒乃梵文“梅怛丽耶”的谐音简译,意译则为“慈氏”,这是他的姓,名字叫阿逸多。《天台净名疏五》:“言弥勒者,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慈氏是释迦牟尼的既定接班人,即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地位极高,不仅各寺庙大殿都有供奉,有的地方还设专殿礼拜,如苏州灵岩寺弥勒阁、河北正定隆兴寺慈氏阁等等。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资料图片

关于慈氏塔始建年代,历代文献有“晋创”“唐建”的记述。为此,笔者从年做慈氏塔的“记录档案”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