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成都东面的龙泉山脉,山虽不高,却面积广阔,在龙泉山深处分布着许多佛、道历史文化遗迹,只是少有人知。知道龙泉山玉皇观的存在,也是从龙泉山新观音庙刘道长处得知,他去过一两次,比较熟悉,刘道长说玉皇观比起他的新观音庙更小,并且在山上,位置偏僻不易找到,所以在我准备去玉皇观看看时,他很热心地陪同我前往。玉皇观位于龙泉驿区茶店镇胜利村5组,从茶店镇过去,自驾走乡道过大兴场,约1.5公里后便到达玉皇观所在的山丘。乡道边立着一块石碑,上边写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观石像’”,石碑后面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刘道长说沿着这条小路走1公里,便可上到山顶的玉皇观。虽然是没有硬化的土路,但上山的路并不难走,足够宽,依稀还能看见摩托车驶过的痕迹。刘道长说这条路是以前重建玉皇观时当地人修的一条土公路,时间久了缺乏维护也就废弃了,现在只能步行,可能摩托车还能上去。山路两边种满了柏树,但看着树龄都不大,柏林森森,深冬草木凋零,唯有柏树依然苍翠。穿过柏树林,尽头便是玉皇观。山顶最高处是一片开阔的平地,面积不大,呈圆形,正中一间石室独立,这便是玉皇观仅存的道观建筑,放眼望去,四周再无其它房屋。石室前散落着一些石头,有条石、石板、石块,被人搭建成简易的石桌石凳,许是供人休息的。在石室外围,立了一圈约半人高的方形石柱,每根石柱之间的间隙都差不多,有几根石柱之间还有石栏相连,看石柱纹理像是之前的建筑残件。这些石柱刚好分布呈圆形,将石室包围在中间,这布局看着有些怪异,也不知有何讲究。石室的四周墙角,则散落着许多半米高的石像,但都没有头部,只剩下身体部分,有的风化严重,已看不清模样。有的石像身上雕刻的衣饰纹路还清晰可见,它们身着长袍,或着袒胸袈裟,或着斜领右祍长袍,或掖天衣,着束腰长裙或抹胸长裙,长长的璎珞垂到膝下,为佛道合流盛期同供一庙的菩萨、真人、童子、侍者之类。这些石像大多呈坐姿,背靠墙角,每座石像前都摆放着一块带孔的红砖,上面插满了燃尽的香。据刘道长讲,这些石像都刻于宋代,多数为道教人物造像,它们大约在半个世纪前被毁去了头部,仅有一尊保存完整,就是石室内供奉的那尊玉皇大帝像。红砂岩条石修砌的石室,拱形的门洞上装有木栅栏门,可惜上了锁。透过缝隙,可看见里面约摸两平方米大小的空间,室内正中便是道教的玉皇大帝神像,通高近两米,头戴平顶方冠,博袖敞衣,双手拢袖拱于胸前,两边各有一童子像,均渡了金,可能看起来很像现代人所塑,但实际这尊玉皇大帝是刻于宋代的石像。狭小的石室仅能容纳这三尊神像,装不下其它,周围也没有多余的房子,所以这里早已没有道士居住,也没有人守护,但听刘道长说,每逢庙会当地的村民仍然会来玉皇观祭拜,平时也常有村民上山来,难怪那些石像前有焚烧过的香烛痕迹。关于这玉皇观的历史,据刘道长介绍,玉皇观应该是与石像同时期建造,因有玉皇大帝石像而得名,半个世纪前玉皇观建筑被毁,石像被推倒,这间仅有的石室还是年时文管局出资修缮。刘道长还说解放前玉皇观有一位姓王的道长,在这里“羽化升仙”,不知他是在哪里听说的,这种传说故事自然不能当真,自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看这玉皇观所处的位置,想必也是块风水宝地,人们为其赋予美丽的传说也不足为奇。只是这些无头的宋代石像令人唏嘘。在成都乡间也见过一些古代石刻,但大多是佛教造像,道教的十分少见,如果玉皇观里的石像没有被毁,也会是很珍贵的道教文物,好在它们已被列为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