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从敦煌深黄如成熟麦田的沙漠中吹卷起风沙;眺望远山,遥远的旅行者、行脚僧人在莫高窟的连绵群峰中寻找禅的真意。
心向往之,美不可名状,东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最终以雕塑展现。佛像、飞天、诗歌、文学……在沧海桑田的变幻中,沉淀、呈现,让人沉迷。
年1月25日,乐山市美术馆开年大展“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壁画里的峨眉山石窟艺术展”惊喜而至,展出来自莫高窟的复制洞窟、洞窟微缩模型、复制塑像、复制壁画等共计件展品。
据悉,该展览始于年6月,在甘肃省博物馆首展后,先后多次在甘肃省内市州博物馆巡展。此次“出游”乐山,既是该展在四川的首次亮相,也是同期多地巡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壁画里的峨眉山石窟艺术展”展厅袁野摄
“飞天神韵”里的“乐山印记”
“虽相隔千里,却渊源颇深。二者均为南北方丝绸之路要冲,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外文化和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大众对敦煌与乐山的普遍印象——公元四世纪,敦煌三危山流溢天地的金光让乐僔和尚发愿筑窟。在中华文明高峰的唐朝,敦煌莫高窟开窟造像数量极为各时期之最,绘制了大量毗沙门天王形象的壁画和纸绢画。如今,经近千年间持续不断的营建,莫高窟形成巨大的规模,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相似的时间轴线,西蜀峨眉山流转四季的云岫让慧持和尚筑寺普贤。乐山大佛自唐代开元元年至贞元十九年,历时约九十年,开凿出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夹江千佛岩也“心有灵犀”地雕凿出特征与敦煌石窟所存基本一致的毗沙门天王造像。
浸润千年,佛教文化在乐山打上了深刻烙印。敦煌艺术中有着流传千年的华彩,佛国仙山的乐山亦以行愿无尽的步伐点亮人间烟火,从古至今未曾停歇。
榆林窟第3窟《普贤变》局部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榆林窟第3窟西夏时期的普贤变画面,被业界认为可能是对当时峨眉山的描绘。”市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源于这样的契机和缘分,此次展览的“飞天神韵”部分,在原有“丝路漫行”“庄严佛宫”“净土乐舞”“匠心营造”“霓裳美仪”“图案华章”六个单元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普贤化现”单元,更凸显“乐山印记”。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乐山文化旅游的特色和精华,让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辉煌依旧,“山、水、城、佛”和谐共生的嘉州盛景亦是嘉州儿女的追求。
洞窟微缩模型游昌学摄
当前,乐山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此次乐山美术的开年盛事,既是推动乐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为探寻敦煌文化与乐山之间的奇妙渊源提供了契机,也为两地文化有效碰撞、深入交流、务实合作搭建了平台。
此次莫高窟石窟艺术来乐,吸引不少人到馆感受其中厚重的历史、艺术和人文积淀。“春节期间,每日入馆人数均接近人上限。我们举办的一系列线上、线下配套公教活动也备受欢迎。”市美术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此次展览参观人数已突破人次。
“莫高精神”里的“乐山实践”
西北的一捧黄沙吹向佛教名山,蜀地的圣洁佛光点亮壁画一角,乐山与敦煌,相隔千里却也近在咫尺。
展览现场人气满满
上世纪40年代,画家张大千带着夹江制作的“大千纸”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后回四川办展引起轰动。他的临摹活动和倡议,促成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来管理莫高窟,这就是敦煌研究院的前身。
《石窟艺术中的敦煌与乐山》讲座现场
作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的专门机构,敦煌研究院经过78年的不辍耕耘和数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已发展成为包括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和庆阳北石窟寺三处石窟在内中国最大的石窟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为敦煌,也为全国石窟寺文物的保护研究事业尽了一份力。
无独有偶,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乐山大佛,被誉为“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的中国古代摩崖造像的顶尖之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就以乐山大佛的保护为核心,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保持了乐山大佛的原真性、完整性。
前人的不懈努力让乐山大佛历经千年依然巍峨屹立。
以此为契机,年6月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现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揭牌仪式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授牌仪式。
《协议》明确,力争用3-5年时间,将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科研、保护、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为四川乃至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为中国石窟会诊、为乐山大佛把脉。同期举行的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国南方石窟保护利用的理念、目标及策略等达成了《中国石窟寺保护(南方地区)——乐山共识》。
今年1月8日,多位全国知名专家赴乐参加石窟保护座谈会,为乐山大佛石窟“会诊”,以期为先后进行了7次较大规模表面修复的乐山大佛开出一副“治水药方”,系统性地从根源上解决乐山大佛“脸花鼻黑”等问题。
沧海桑田的变幻中,敦煌、乐山,在华夏文明的星河中遥隔千里,却遥相呼应,文明的源渊早已密不可分,守护文明的脚步坚定而统一。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