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府邸让人看到的是北方王府的辉煌庄重,后花园则给人展现了江南园林的优美繁华。恭王府能被称“天下第一豪宅”离不开这个后花园,它不光漂亮耐看,关键还有很寓意或典故,难怪被称作“城中第一佳水”,不输于皇家后花园。还有专家认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来源于此。
恭王府后花园叫萃锦园。据考证是年在明代旧园基础上新建的,占地多平方米,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是京城百座王府之首,集北京王府园林之精华,被称作什刹海的明珠。园内假山池沼奇,亭台楼阁造型独特,景点众多。这里重点说说"三绝一宝"。
第一绝:是位于府邸深处,成为府邸与花园自然分界的后罩楼。后罩楼是一座气势宏伟的二层建筑,是王府建筑中最长的楼,民间都说是和珅的藏宝楼。据传嘉庆在查抄和珅家产时,在此楼中抄出了金银财宝,古玩玉器,绫罗绸缎无数。底层中间被恭亲王改为佛楼,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菩萨,是当时府内的礼佛之所。
恭王府后罩楼楼的后墙长米,有房屋间,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有上下两排窗户各44个,“绝"的是上排窗户44个各不相同,传说和珅就是根据窗户形状来记住各间屋子少分别藏的是什么珍宝。抛开传言不说,只就这些44个各不相同的窗户的形状和图案,便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家欣赏一下,有圆形、方形、菱形、六边形、扇形、桃形、石榴形、书卷形等,有的造型颇有寓意,如从墙的右边数起,第七个:上面是一个蝙蝠,中间是一个磬(一种乐器),窗户下是鱼,寓意“福庆有余”,人何称为什锦窗。
窗户设计有寓意二绝就是花园的正门西洋门,这个门并不是和珅建园时就有的,而是恭亲王改造修造的,它是用整块汉白玉,仿圆明园中的大水法雕刻而成,造型图案采用舒展流畅的西洋风格,故称西洋门。可说是建筑精品。据说在当时中国有三个这种门,但圆明园的在年已被英法联军破坏,保存至今的只有这一个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汉白玉整雕门。门的正面上方刻有“静含太古”,背面上刻“秀掖恒春"四字,表达了园主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三绝是位于邀月台东部的大戏楼,占地约平方米,可容纳余人看戏。这个戏楼采用一种聚音的木材建造,内部结构独特,据说在戏台下面藏有数口大缸,呈Ⅴ形排列。所以楼内虽没有音响设备,但却能使每个角落都能把戏台上的唱腔和乐器伴奏听得一清二楚。戏台用硬木雕花隔屏分为前台和后台,上面悬挂着"赏心乐事”的匾额。戏台天花板和四周墙壁绘满了藤萝和紫花,古朴清新,使观众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据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访华时曾在此楼听王府乐曲,对恭王府大戏楼和中国古典乐曲赞不绝口。
一宝是指康熙御笔"福"字碑。据传清世康熙虽然书法造谐精深,却一生罕有题字,除了公文外,京城之内流传下来的只有三个,其中有两个是故宫内交泰殿的“无为”,第三个便是这个"福”字,据传这个字可大有来头:这个“福”是康熙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诞而题。孝庄皇太后曾辅佐三代皇帝,威望极高,康熙对祖母非常敬重。但正当准备为祖母举行六十寿典前,祖母却突然病重。于是康熙学古人“请福续命”,斋戒三天,写下了这个对祖母饱含祝福的“福”字。据说非常神奇,孝庄太后收到这个字后,重病很快痊愈,非常高兴,于是请工匠把这个“福”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御花园中。这个清代珍宝本应在紫禁城中,为何会在何珅家后花园的假山中?民间有各种猜测,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何珅知道这个字是国宝,但太喜欢了,便借城中修下水道之机,让人偷运出城。由于是偷来的,当然不敢放在府邸中,只能放在花园的假山中。还说在嘉庆抄何珅家时发现了,曾想挪回宫中,奈何何珅把这个碑嵌入太湖石太牢固,而且这个位置正处于京城的水龙脉上(土龙脉在紫禁城),谁敢动龙脉呢?嘉庆只得作罢,叫人把这个藏碑的秘云洞封死。直到解放后,因为恭王府年久失修,周总理非常关心,在年视察恭王府时,发现假山上有块石头像龙头,推测下面有皇帝的东西,让人打开假山,果然发现在里面藏着康熙御笔福字碑,而且“福”的头顶上还有完整的康熙御印!周总理称赞说这块碑是“中华第一碑”,民间又称是“天下第一碑”!
正因为这块福字碑有如此神秘的经历,所以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游客们都愿排着长队,就为一睹“福”字碑真容,沾点福气。我们来看这个“福”字,写得苍劲有力,气势非凡,更难得的是把“五福”集于一体:右方上部像个"多”,下面是“田”,却没封口,整个右半部分看又像一个"寿”字;左边的“示”字旁,既像一个子字,又像一个"才”字,整个字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五福”集于一字。而且这个“福”字写得又长又瘦,又寓意“长寿福”,真是意蕴无穷,绝妙之极!难怪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福”,当作绝世珍宝。
顺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