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明代《增广贤文》感恩是每个人必备的品德,感恩就像是湖水,滋润了干涸的湖泊,感恩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寒冷的心。古代有地藏法师为救母亲,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感天动地。而现在,也有一位法师为救母亲而忍痛割肉。被世人称赞,他就是被人称为近代地藏菩萨的觉定法师。家境贫寒,一心入佛觉定法师俗名陈多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祖辈本是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无奈到他这里早已家道中落,贫穷不堪,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的去世,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家里的重担都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年幼的觉定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觉定法师就十分懂事,年幼时便帮助母亲分担家务。五岁时,觉定在家门口玩耍,这时偶遇僧人化缘,在僧人的引导下。觉定便与母亲一起去了距离他们几里地以外的塔纳庵朝香,在佛堂里觉定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以及心灵上的宁静。从此以后,觉定法师便与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其以后进入佛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四岁时,觉定便决定自己要半吃斋念佛,奉养母亲,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十六岁时,他便正式剃度出家,母亲知道后并没有反对他,反而支持他,母亲的支持让觉定内心倍感温暖。白天他在家帮母亲干活,晚上回寺庙诵经念佛。两边都不耽误。十九岁时,家里的兄弟见他出家,便心怀鬼胎的一起商量决定分家,分家后,兄弟几人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没有愿意赡养母亲的,他们便商量将年迈的母亲交给觉定赡养。觉定见状便答应了下来。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侍奉母亲。割肉救母,孝心可鉴可好景不长,在觉定29岁时母亲便身患重病,奄奄一息。觉定四处求医却没有好办法来医治母亲,看着病床上虚弱的母亲,觉定心里也是非常心疼,却又无可奈何。就在这时,觉定听村里的老人们说,母亲这个病或许可以医治,只是办法有些血腥,老人们说多年前,曾经有人患过跟母亲一样的病,他的孩子到处求医求的一个土方子,说是把自己的肉给患病的母亲吃,母亲就可以痊愈,这个人便按照医生说的做了,果不其然,他的母亲很快就好起来了。觉定听说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割肉救母计划。母亲知道后坚决阻止他,宁愿自己病死也不愿意让儿子受这样的苦。但觉定却说,母亲生养他不容易,他理应赡养母亲,如果这样真的可以让母亲好起来,自己愿意这么去做。母亲听后便热泪盈眶,抱着儿子就大哭起来。觉定咬着牙,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喂母亲服下,母亲含泪服下儿子的肉,不久后,觉定的母亲便渐渐的好了起来,周围的人都说这就是上天都被觉定的孝心感动了。母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几个月后,好消息传来母亲的病已经彻底痊愈了,觉定割肉救母的故事也在当地传开了,成为一段孝心佳话。直到多年后,人们看到觉定手上那个诺大的伤疤,总是能想起那个割肉救母的佳话。让人钦佩。四处云游,徒手建寺时间流逝,觉定法师的母亲最终也没有逃过时间,母亲去世后,觉定便到处云游,四处游历。看遍人间的真善美,访人各地的风土人情。边走边去跟各地的佛学大师交流学说,在交流过程中,觉定法师便产生了在当地修建寺庙的想法。于是43岁的他在山间搭建草屋,开始修建寺庙。他用着自己多年化缘得来的微薄收入,购买青砖灰瓦,自己一个人从山下把材料运到山上,黑夜走好几里山路,风雨无阻,从不埋怨。默默地为寺庙的建设努力。这些让周围的人看了都为之动容。觉定在建设寺庙的同时,开垦旁边的荒地,就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整整40年,他也徒手建寺庙建了整整40年。一生清贫,终身行善觉定法师一生清贫,一件用破布头制作的百衲衣陪伴了他43年,一双雨鞋伴了他40年。他在这40多年里,每天都是粗茶淡饭,不过油盐,只是简单地拿清水煮一下,吃不完的打包晚上继续吃。他从不杀生,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觉定可谓身体力行的坚定这个,他有时看见屋里的小虫子都小心翼翼地拿起来后放生,给他们一条生路。不仅如此,他也不允许自己的弟子杀生。亲自教弟子用竹竿来做蚊帐,以免弟子误伤了生灵。这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可能是贫苦,无聊甚至毫无乐趣。但在觉定眼里,这就都已经成为习惯了,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村里修路,80岁高龄的觉定还是毅然决然的去报名,他就在寺庙旁就地取材,建起瓦窑和砖窑,减轻了挑砖的苦行,也节省了时间与金钱,亲力亲为,建庙造福众生。谁家有事情,觉定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有位妇女在寺庙面前想决定磕头致谢,边磕头边声泪俱下的说,感谢决定法师救了他的家人。决定法师见状,赶紧扶他起来,安慰他说,没有事的。这是出家人应该做的,不用感谢的都是应该帮的。有人问起觉定法师有没计算过到底行了多少善事时,他只是笑了笑说,不记得了,但我会一直去帮助他们,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人,知道我做不动了。这是一个出家人本就应该做的,不求回报,只为行善积德。割肉救母,孝心可鉴。感天动地。徒手建庙,丰功伟绩。大爱无边,行善积德,觉定法师的精神令人感动。文/映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