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雕观音的兴盛时期福建惠安石雕厂家博大

第二阶段是南北朝时期至隋代。这个阶段为石雕观音信仰的兴盛时期,在此期间随着译经事业的发展,更多的观音经典被翻译和介绍到了中国。这个时期主要特点是在《普门品》之外又翻译出许多观音类经典,除了以往的称念名号以外,造像观音像供养以超度亡灵成为这个时期的风尚。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吴洛宗观音造像,如图2-3所示:这尊石雕观音像高“15.5厘米,宽6.8厘米,舟形背光,石雕观音高髻,身着帔帛,右手持长颈莲花,跣足立于圆台之上,下为外侈四足座。座上刻发愿铭文:太和十一年七月二日,蒲阴县人吴洛宗为亡父造观音像一躯,愿居门大小,现世安稳,常与佛会。”①显然,这是蒲阴县(今河北平顺县)人吴洛宗为超度亡夫,祈求家人平安而捐造的铜观音造像。第三个阶段是从唐代至宋代。在这个阶段佛教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汉传佛教体系的各类观音经典被持续翻译过来,一些诠释观音经典的书也陆续出现。特别是密教系统的观音经典大量涌入,使得观音文化信仰体系更加丰富完整。唐代以善无畏、不空和金刚智为代表的“开元三力士”创立并弘扬了密教,给唐代的佛教文化天空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四川安岳卧佛院、圆觉洞以及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故宫博物院等地都保存有唐宋时期精美的千手千眼石雕观音造像。西印度来的伽梵达摩于公元-年翻译出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该经在社会上影响广泛,人们认为诵经和念咒可以消灾解难。大唐永淳二年(公元年),从南印度来的精通阴阳历数的菩提流志译出了《大悲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唐代建中年间(公元—年),自小信佛的诗人卢征因事被谪贬岭南,路过洛阳龙门香山寺时,“因诚发愿,旋归之日,造等身像一躯。”从此他以观音菩萨为本师,每天都虔诚地诵读《大悲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果然在观音菩萨的加持下,他顺利化解了谪贬途中的灾难,并最终得以官复原职回到长安任户部侍郎。第四阶段是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文化艺术走向世俗化和民间化,石雕观音信仰亦复如是。这其中最有标志意义的是宣传观音女性化的妙善故事的形成。这个故事经过宋元以来《香山宝卷》等一系列通俗文学的渲染,使得神通慈孝的石雕女观音菩萨形象在民间家喻户晓,石雕观音也成逐渐转变成中国民间一尊神通广大,广受老百姓喜爱的俗神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