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quo海上茶乡rdquo展览

江苏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79906.html

上期讲到舟山茶的起源传说,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舟山历史名茶。

舟山历史上何时产茶?据《舟山市志》记载,五代时,普陀山开始植茶,至宋代称盛。宋元明舟山古志(点校本)记载有“茶课”即茶税和“茶引”即官府发给茶商运销茶叶之凭证,这是舟山古代人工栽培茶的依据。

自古以来,舟山虽是渔业为主,但茶叶一直是主要副产,在百余年的历史中,舟山各地产的茶叶逐渐形成了普陀佛茶、黄杨尖芽茶、定海山芽茶和蓬莱仙芝等品牌。

一.从“普陀山的茶”到“普陀佛茶”

普陀山西北为丘陵,东南为沙滩,最高佛顶山海拔.3米,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湿度大温度低,适合茶树生长。

根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普陀山所产的茶叶也叫白岩茶、小白华山茗或者是云雾佛茶、佛顶云雾茶等。明代文人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记载:“普陀老僧贻余小白岩茶一裹,叶有白茸,沦之无色,徐饮觉凉透心腑。”在浙江茶叶志里,普陀白岩茶就被用来指舟山明代的名茶。此外,清康熙、雍正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写有《小白华山茗》诗,《普陀洛迦山志》(年)记载“茶山广产‘云雾佛茶’”,于是又有称为“佛顶云雾茶”。

在明代万历年间,当时著名的戏剧家兼文学家屠隆居住普陀山时,曾描绘了《补陀十二景》,其中《静室茶烟》描绘了旧时寺庵烹茶待客的情景:“萧萧古寺白烟声,童子烹茶煮石铛,门外不知飘急雪,海天低与冻云平。”明万历四十二年(),更有一位日后成为日本煎茶道始祖的隐元禅师来到普陀山朝拜观音大士,并投潮音洞庵充杂役,为茶头执事,专为僧众煮茶。后传法至日本,也带去了茶文化。由此可猜想普陀山还是日本煎茶道最初的源头。

展览中的《静室茶烟》镜片

京都万福寺藏隐元画像

清光绪年间,普陀山白华顶后茶山之佛茶和洛迦香莲一起被列为贡品。年夏天,普陀山产的茶被定名为“普陀佛茶”。

后来,众多普陀佛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普陀佛茶逐渐成为浙江名茶,生产区域也逐渐扩大至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等地,是舟山茶叶一块金字招牌。优质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泽翠绿披毫,香气芬芳,茶汤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圆非圆的外形也略像蝌蚪,故也称“凤尾茶”。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普陀佛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普陀佛茶冲泡后青翠香洁,初品滑润蕴玉,味醇宜人;再品滋味清馥,茶香圆融;三品可渐觉齿颊含芳,香清韵足,回甘绵长。

普陀佛茶茶样及上世纪80年代普陀佛茶第一代小方听

在展厅中,还陈列着一个特殊的茶叶罐:上世纪80年代普陀佛茶第一代小方听。据展品所有者舟山市茶文化研究会黄芳焕介绍,上世纪80年代,茶叶罐面的观音菩萨像和普陀山短姑道头由黄老师设计策划,舟山画家王彪制图,样稿送浙江省茶叶公司审核认可后,委托给上海彩罐制造厂制作。那个年代由省茶叶公司出面制作的茶叶罐只有两家,另一家系浙江丽水景宁的金奖惠明茶。黄芳焕老师于年浙江大学茶叶系毕业后来舟山,作为较早一批引进舟山的茶专家,一直致力于舟山茶产业的研究。

年,《普陀佛茶》舟山市系列地方标准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明确规定了普陀佛茶的栽培管理、鲜叶加工及产品品质等技术要求。其中工艺加工流程为手工和机制两种。手工包括摊青、分筛、杀青、揉炒、搓团、提毫和焙烘。机制流程有摊青、分筛、杀青、揉捻、初烘、搓团、提毫和焙烘。

二、黄杨尖芽茶

又名定海尖芽、云雾芽茶、毛尖,产于舟山岛最高峰黄杨尖而得名。黄杨尖山在普陀县展茅乡与定海县洞岙乡交界处,距离定海城东十余华里,主峰为本岛之最,海拔.6米。

相传三国、东晋时期的葛玄、葛洪先后在此采药炼丹并植茶。黄杨尖芽茶初创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年间定海人曹伟皆有诗赞“黄杨尖上白云浓,谷雨茶芽细如松,村女踏歌莲步稳,负筐直到最高峰”。清光绪十一年()成书的《定海厅志》明确表述“茶以黄杨尖山为最胜”。黄杨尖芽茶在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物产展览会上获得铜奖。

定海古城多寺院。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定海古城内就有普慈寺、祖印寺等著名寺院,其中最早的寺院是普慈寺,旧称观音院,原址在定海龙峰山南麓(今海山公园),相传东晋时代就有高僧隐居于此。旧时饮茶之风遍及大小寺庙,僧人们多利用寺院优越的自然环境种植茶叶,供僧人饮用,也供施主和香客品尝。

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黄杨尖芽茶茶样

三、定海山芽茶

定海山芽茶历史悠久。据说乾隆皇帝喜欢定海山云雾芽茶的淡雅清香,曾下旨钦定为御茶,赐名“定海山茶”。《浙江通志》引康熙《定海县志·茶》云:“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

年起定海区开始在黄杨尖芽茶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名茶进行恢复性开发并试制定海山芽茶。年3月,定海区注册了“定海山”芽茶商标。

定海山芽茶茶样

四、蓬莱仙芝

岱山产茶,历史悠久。最初只为僧尼在寺院附近山坡上少量种植,到清朝时才逐渐扩散到民间,由农户零星种植在山岙坡地或田埂上,以摩心山麓的刘家岙产的茶叶尤为著名。民国十三年()的定海县志提到岱山石马岙的茶叶“因制法稍精,人争购之,惜产额不多”。刘家岙和石马岙产的茶叶叫“婆婆茶”,农家妇女手工炒制,因色香味俱佳早在清朝就久负盛名。

蓬莱仙芝,是年县供销社在刘家岙的农户总结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挖掘研究出的一套新的名茶加工方法:采用谷雨前后10天采摘健壮茶枝上大小均匀、未沾雨水露水的一芽二叶嫩叶,通过杀青、初揉、二青、复揉、三青、挥锅等六道工序制成外形紧结、色泽嫩绿、汤液清澈、茶芽完整、香气清幽、滋味醇爽的高档名优绿茶,经省名茶评比审定,定名为蓬莱仙芝。

蓬莱仙芝茶样

参考资料:郑雯嫣,《舟山历史名茶文化遗产研究》,《农业考古》.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