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十六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长度约一公里左右。
石窟因为自然风化等原因,有的不那么完好了。现存主要洞窟有四十五个,包含大小窟龛二五二个,石雕佛像、供养人等五万一千多座,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到云冈看什么?自然是石窟。石窟有没有重点?看个人兴趣。我以为,云冈石窟最早的五座洞窟,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出世与红尘交融一体的造像。
支撑天地走入云冈石窟,首先看到一个叫昙曜的和尚雕像。昙曜的雕像,清瘦的外形,最符合魏晋造像的特点。他是北魏的高僧。在云冈石窟以及大同和北方佛教发扬传播中,昙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是云冈石窟的最早开创者,还主持修建了著名的灵岩寺。
北魏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的王朝,为了增加兵员来统一北方,太武帝拓跋焘兴起过一场历史上著名的灭佛活动。他下诏,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自己不再信奉佛教,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
一时间,佛教势力遭受灭顶打击。很多出家人被迫还俗。昙曜没有。他能够坚守不变,源于他“朝中有人”。他有一个好友叫拓跋晃,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拓跋晃已是钦定的接班人。不过,拓跋晃英年早逝,他儿子拓跋浚继承了拓跋焘的大位。
拓跋浚走马上任后,迅速改变他祖父重道轻佛的政策。他笃信佛教,大力开展兴佛活动,以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昙曜受命开凿武州山石窟。昙曜游历过敦煌,见识过敦煌石窟的辉煌。他在武周山南麓,开建了五个巨大的石窟。云冈石窟中最著名的昙曜五窟,由此而来。
昙曜雕像昙曜五窟,编号为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每个洞窟的主尊依次为:施无畏印的佛立像、交脚菩萨像、佛立像、施无畏印的佛坐像、施禅定印的佛坐像。规模宏大是昙曜五窟共同的特点。它们也被称为是云冈石窟艺术精华的代表。
因为北魏新的统治者拓跋浚笃信佛教,昙曜有机会奉命凿窟。昙曜五窟有没有表现对皇家的感谢?当然有。皇帝即当今如来,是佛在世间的代表。早就有专家研究出,昙曜五窟,是北魏五个皇帝的佛界形象,按世俗的昭穆制排列。
洞窟中每尊佛像粗看差不多,细细观看,佛像的形象、着装等,同中有异。研究者说,第十九窟主尊,是开国皇帝拓跋珪;第十八窟是第二代明元帝;第二十窟为第三代皇帝太武帝,第十七窟的交脚菩萨代表太武帝之子,尚未即位就死去的景穆帝,第十六窟为当时在位的第四代文成帝。第十九窟为五窟中心。
佛坐像十六窟的造像是:容颜俊美的高大立佛,雕琢在一个七丈多宽、六丈多深的大佛洞里。他高立于莲花宝座之上。脚,近两米;那中指,两米多长。佛像的面相,却不像中原人。他深目高鼻,异域特征明显。
大佛的脸上和脚上各镶嵌了一颗黑色宝石。据说,这两粒黑石是按照文成帝身上对应部位的黑痣镶嵌。文成帝希望佛像和他本人相像。这充分证明,昙曜五窟的大佛既是宗教领袖,也是人间统治者的特点。
大佛像四周,开凿了许多小佛。众佛像不但矮小,还有侏儒。他们是君王统治下的群臣、民众和奴隶。洞顶端,雕刻了众多姿态不同、凌空飞舞的仙女。整座石窟庄严又华丽,带了凛然不可侵犯的皇家气派。这尊大佛,被称为云冈美男子。
十八窟尊主,也是尊立佛。侍菩萨立像、佛立像以及比丘像环立佛周围。佛像右臂下垂,右手只有部分残留。左手在胸前持袈裟。他身着袒右肩贴身袈裟,衣纹上满是小坐佛,导游说有一千尊不止。主尊两侧,各立一胁侍菩萨。胁侍菩萨头上,各雕五尊比丘。
又一种支撑比丘像,有双手合十,有手持莲花或水瓶。专家分析认为,他们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这个洞窟的尊主,是发动灭佛运动的太武帝拓跋焘。在他的中,很多佛门弟子被杀。他身上缀满各式佛像,为的是超度在灭佛活动中枉死的僧尼。
第十七窟的交脚菩萨,据说对应的是尚未即位就死去的景穆帝。这是佛造像中绝少见到的雕像。洞窟中的主尊造像,体量过于庞大,雕凿到腿部时,洞窟不够高度了。工匠们便将洞窟向下挖掘。于是出现了内里地面低于洞外地面的奇特景象。
专家们由此得知,洞窟开凿采取了由上而下的雕刻次序。风化导致交脚菩萨的面部、双臂和背光崩塌厉害,菩萨腿部未完成全部雕刻。
第二十窟是露天大佛,云冈石窟的标志。前壁和窟顶崩塌后,深藏洞窟内的主尊佛像,被暴露到露天中。主尊坐佛像头部有高高肉髻。外形具有与第十六窟造像一样的特征。他双耳垂肩,唇上有八字型胡须,嘴角微微上翘。如今游人看到石窟前琉璃瓦顶的五间四层木构楼阁,是清顺治八年所建。
交脚菩萨昙曜五窟,看的是佛像,表现的却是皇帝尊严。这五个规模宏大的洞窟,是云冈石窟的开山之祖。其后的洞窟,以五窟为中心,向东西方延伸,众星捧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