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为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的形象,最早乃唐代画家周昉根据《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创,后广为流传,至宋代较为流行并逐渐世俗化。
此尊闽工水月观音菩萨像头戴宝冠,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颇极丰姿,气质高雅。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手腕戴钏,装饰华丽,游戏坐于山石之上。衣襟飘逸灵动,保存完好,涯石边缘,衣角呈三角形垂落。
此尊雕刻细腻,形象生动,极具时代风格,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国内外博物馆将水月观音作为木造像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韦陀尊者,又称韦陀菩萨,委托菩萨驱邪魔护佛法。
韦陀菩萨本事印度婆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亦有守护庙宇及出家人的用意。
此像躯体比例协调,面相和颐,双目平视,刻画精湛,气势不凡。头戴兽头战盔,肩被飞带,身着兽面甲胄,战袍外密缀铜星,腰扎革带。
足蹬铆缎高靴,左持金刚杵,形象威武彪悍立于云台之上。具有面部丰腴、衣着华丽、衣覆线条富有层次感等特点。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
后因唐代避讳太宗李世民之名,而去“世”字,略称“观音”。
此尊观音像为铜制,铜皮色泽深沉,观音呈全跏趺坐,面像丰满祥和,双目微垂,嘴角似微微含笑。
头戴化佛宝冠,缯带飘拂于肩头,身披璎珞,右手拈指作说法状。所穿天衣之上錾刻莲花与珍珠纹,显得华贵庄严,具有典型明代观音造像特征。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中地位极高。
道经中称其居住在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至唐宋以后才逐渐定型。
此尊玉皇大帝像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八行珠冠冕旒,手持玉笏,垂足端坐,完全是秦汉帝王的形象,底座后部刻“嘉靖二十五年”款。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
天然原料的使用,更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百年岁月,仍旧色泽艳丽明亮。
本拍品为释迦牟尼佛与众罗汉题材的唐卡,中间释迦托钵跏趺而坐,法相庄严,两大弟子舍利弗与目键连立于两侧。
画面下方为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疏密有致地排列于主尊两侧,造型各异,神态生动,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