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境内,群山竞秀,风景旖旎,素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最令人称奇的是山上的肉身菩萨,留给人们诸多难解之谜。自唐开元以来,金地藏开辟九华佛教道场,被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成为地藏道场。千百年来,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多达14尊,成为九华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什么是肉身菩萨
肉身菩萨,又称金刚舍利、全身舍利等,是指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并未腐朽,被装金供奉继续教化人间的完整的遗体人像。汉传佛教早在晋代、隋唐和宋朝时就零星出现过肉身菩萨,到明清两代则更多,但迄今依然供奉的并不多,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唯有九华山。
二、九华山肉身菩萨的渊源
九华山寺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始于唐代金地藏菩萨。
金地藏俗名金乔觉(-),新罗僧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朝玄宗时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贞元十年()夏七月三十日,僧忽召徒众告别,跏趺示寂,寿九十九。其肉身跌坐石函中,经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掳金锁。根据《藏经》所说:“菩萨钩锁百骸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于是僧徒视其为菩萨应化之灵迹,在神光岭建石塔供奉。因其俗姓金,故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
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三、九华山历代肉身菩萨考略
自金地藏应化后,九华山的和尚圆寂,大多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千百年来,在九华山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多达14尊(13具为和尚,1具为比丘尼),他们分别是:
1、金地藏(-),唐代僧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人。
2、海玉(-),明代高僧,字无瑕,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
3、华德,清同治年间,安徽寿县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4、隆山(-),清代僧人,俗姓朱,安徽宣城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5、法龙(-),河南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6、常恩(-),俗姓胡,字郎德,安徽舒城县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7、德风(?-),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人。
8、定慧(?-),四川蓬溪人,文革中肉身被毁。
9、圣传(-),俗姓王,字玉忠,安徽桐城人。
10、大兴(-),俗姓朱毛和,字了维,安徽太湖人。
11、慈明(-),俗名陈万超,字福如,法名道参,江苏高邮人。
12、明净(-),俗名徐方柱,人呼“站和尚”,安徽郎溪人。
13、仁义(-),俗名姜素敏,辽宁沈阳人。
14、慧成(?-),仁德法师弟子。
九华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