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石窟武则天像卢舍那大佛,千年前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也颇受争议。

她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其中,“为上位杀女,嫁祸王皇后”最为世人诟病。

因此,当我站在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前的时候,难以想象这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所造出来的像,并成为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

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西山石窟游览路线中的“压轴佛像”,它十分高大,以至于我如此渺小,具有深意的神秘微笑令我产生了诸多猜想与思考。

武则天究竟有没有“杀女”,《旧唐书》没有明确记载,《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言之凿凿,《唐会要》记载说,“昭仪所生女暴卒”。

历史的真相如此扑朔迷离,后世在茶余饭后的争议也多有自己的看法。对此,想到了马未都曾在文物鉴定的电视栏目中说的这么一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历史只是残存一个道理”。

武则天能够坐上皇位,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正统女帝,她的手段自然不是温和的,同时也并非仅靠手段就能上位的。在她执政近半个世纪内,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回溯千年,历史仍是迷惑。眼前的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是如此温和、慈祥。在龙门唐代石窟中,大卢舍那像龛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

大卢舍那像龛以大卢舍那像为主佛,右侧为迦叶、普贤菩萨,左侧为阿难、文殊菩萨,以及天王和力士。其中,住佛大卢舍那像最是醒目,一些老洛阳人称它为“武则天像”。

四月下旬,洛阳连下了几天雨,佛前的牡丹花在风雨中并不飘零,它依旧彰显着大气、富贵。往来游客很少,但路过这里的人都会拾阶而上,不论雨势多大。

当一只飞鸟逗留在阿难的脑袋上,当一个穿着汉服的少女于天王身前驻留,当春雨打落在我的发梢,我眼前的大卢舍那像是如此沉淀、沉静。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贞观23年(公元年),也就是唐高宗即位后的第一年,建造历时三年零九个月。

据《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为修大佛“皇后武氏助施脂粉钱二万贯”,武则天还亲自主持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在当时极为轰动,其遗址至今尚存于伊水东岸(擂鼓台)。

至于为什么要以武则天仪态容颜造像呢?传说是唐高宗夸她“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武则天听后很开心,随后又哭了起来,引起了唐高宗的困惑。

为此,武则天解释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唐高宗声称可以作画,武则天又言:“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此言一出,可把唐高宗难住了,问她:“依卿之见?”

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

就这样,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了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为了把造像雕得精美,令其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

大佛像塑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zhao)”,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这是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

武则天称帝后,曾下令在全国建造佛寺,亲自过问《华严经》的译场工作,并为译本作了序,还亲自出迎从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义净。

“华严宗”,就是她支持创立的佛教宗派。在繁荣昌盛的大唐的支持下,佛教在全国发展很快,于洛阳更是兴盛。

据记载,日本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则天,卢舍那大佛雕刻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在光明皇后力劝下,年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于是在当时的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东大山建造一尊重吨、高15米的卢舍那佛铜像。

今天的洛阳龙门石窟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历经多年的卢舍那大佛依旧带着东方谜一般的微笑,坐看世间风云变幻,被外国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