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三大士金刚智幼时日诵万言过目不忘,

金刚智(Vajrabodhi,-)音译跋日罗菩提。原籍南天竺,婆罗门种姓。十岁出家,精通显、密教典,专修密法,因应南天竺国王之请,到中国传法。是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译有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等。

开元三大士

金刚智几岁时,就能日诵万言、过目不忘。10岁时,他开悟佛理,对外道理论不再感兴趣,即于那兰陀寺出家,依止寂静智大师学《声明论》。15岁时,他到西印度,用四年时间学习法称论师的著作,后回那兰陀寺。20岁时受具足戒,用六年时间学大小乘律,接着又学习南宗《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等。28岁时,他到迦毗罗卫城,跟圣贤论师学《瑜珈师地论》、《唯识论》、《辩中边论》,历时三年。

金刚智自幼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从师学主要启迪自己的悟性,所以,他自己善于剖析经典义理,在弘传密教的过程中,设坛教法深得僧众之心。这主要表现在金刚智对所有的佛教理论,无所不通,所有的佛事无所不验,甚至所有的经、律、论秘咒余书,随问随答,像大钟一样容纳虚受。凡是来登门求教的僧俗,金刚智只要一见面,就永不会忘记。

金刚智石像

金刚智和善无畏是同代人,都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也都在那烂陀寺求教学法。两人和出身大体相同,但虽在一寺但从师不同,万人之寺,二人可能不曾悟面。东渡传教,善无畏先走北面陆路,西来金刚智后走南面航道北上,四年后,二人在大唐国都相见,真所谓天相吉人,志同道合,殊途同归。二人所学,虽都是天竺密教,而各有特色。东渡后,二人都受到皇帝的推崇,僧俗的共仰。在弘教中,二人又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东西二京,蔚为成风,二人都成了中国密教(密宗)创始人。

当时有个武贵妃异常得宠,其人非常喜欢珍宝古玩。金刚智劝她赶快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制佛像。金刚智告诉门人:“这两人寿命没剩多少了。”数月后,此言果然应验。金刚智祖师的这类先知先觉的事例有很多。

金刚智祖师

金刚智祖师通晓一切道理,凡事无不应验,无论他人请教经律论、密咒还是其它知识,皆能解答得清楚明白。对于登门拜访的人,金刚智只要见面一次,就永不忘记。他无论说话、沉默、行动、静止时,都凝然而不散乱;遇到各种可喜之事、可怒之事、逆境、顺境,皆不为所动。来拜谒的人们都觉得大师高深莫测,而心悦诚服。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年)七月二十六日,玄宗下诏,允许金刚智回印度。金刚智行至洛阳广福寺,便停留寺中。有一天,他对门人说:“白月圆时,我将去矣!”随后,金刚智在广福寺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圈,然后回到住所,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和新译教法,又付嘱弟子。到八月十五日,大师寂然而化,世寿71岁,僧腊51。皇帝闻讯,深感悲惜。

金刚智国师

同年十二月七日,大师被葬于洛阳龙门南伊川之右岗,并建塔旌表。皇帝下诏,追封金刚智为国师,赠“大弘教三藏”。灌顶弟子、中书侍郎杜鸿渐,特撰写碑文记述其功德。天宝二年(公元年),又于龙门奉先寺西岗建塔纪念。代宗永泰元年(公元年),应不空奏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大历三年(公元年),代宗皇帝又应不空之奏请,亲自书写了塔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