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只眼,阅尽武周山下千年风景澎湃在

白癜风得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9/9291394.html
                            

云冈石窟景区内

有一个

“曲径通幽”处——

云冈石窟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

探寻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

位于云冈石窟景区西端的

云冈石窟博物馆

是年建成的一座

半地下式建筑

40米的屋顶跨度呈拱形钢梁结构

远望似波浪涌动、又似流水奔腾

整体造型受忍冬纹的启发

设计而成

第10窟窟门顶部忍冬纹

云冈石窟博物馆外部

进入云冈石窟博物馆

炫目的“时光隧道”映入眼帘

这个黑色的通道

闪烁着白色的条状光芒

似乎是推开时光大门的一刹那

闪烁在眼前的耀眼亮光

仔细观察那些条状光芒

原来是一条条灯带映射的效果

在那些光束中

分别是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时代——

“年,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

“年,文成帝拓跋浚恢复佛教”;

“年,昙曜于京城西五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博物馆

以宽4米、跨度40米为一个单元的

拱形交错排列而成

共有三大展示空间

分别讲述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云冈石窟的开凿与寺院营建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源流

三部分内容

馆内收藏各类文物余件

在展陈上采用了

实物、图版文字、绘画、模型等方式

多角度突出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体现着

不同历史时期云冈石窟的不同风貌

实物展品

以云冈石窟窟前和山顶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为主

有北魏洞窟坍塌脱落下来的石雕残件

有反映北魏、辽金时期云冈寺院的生活用具

也有部分社会征集的文物

部分展品欣赏

▼▼▼

01

原比例复制的

第20窟主佛头像

在云冈石窟博物馆中央大厅

原比例复制的第20窟主佛头像

呈现于眼前

头像高5米,宽3.7米,肉髻高耸,面相方圆,双耳垂肩,广额丰颐,面容饱满圆润。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对文物本体进行信息采集,结合3D打印技术原比例高保真复制。工程技术人员将82块模型体,通过人工拼装、接缝处理、喷砂上色等工艺完成,异地再现了云冈石窟“外交大臣”的风彩。

云冈石窟第20窟

02

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

五十四人造像记

时代:北魏太和七年(年)

尺寸:宽78.00厘米、高37.00厘米

位置:云冈石窟第11窟东壁上层

这块造像记是云冈石窟存世年代最早、文字最多的造像题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不仅为研究太和年间京城的宗教活动以及确定开凿云冈石窟的分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北方所译佛教经典的诸多信息。此外,由于它是北魏迁都洛阳前十多年的作品,反映了太和年间的书法风格,其书法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记

拓本

拓本局部

03

景明四年昙媚造像碑

时代:北魏

尺寸:高30.00厘米、长28.00厘米、厚4.70厘米

位置:年云冈石窟第20窟窟前出土

这是云冈石窟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块离开石雕壁面的北魏时期石碑。

此碑与雕刻在洞窟内外其它铭记有些不同:一是石质为细砂岩,与石窟本体岩石不同;二是专门制作的一块方碑,可以任意地安置在洞窟中,而不是从窟内壁面上自然分离的。三是铭记内容不同于普通的造像发愿文,而是一篇倡导开窟造像的“励志”文书。只有近距离观看才能发现它独特的魅力!

景明四年昙媚造像碑拓本

从清代到民国时期

云冈石窟被盗文物多达余件

流失海外有据可查的有多件

云冈石窟博物馆

馆藏一枚“黑釉佛眼”

被视作“镇馆之宝”

这是因为

它在漂泊海外50多年后

才有幸回归云冈

开启了

云冈石窟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

04

黑釉佛眼

出土或征集地点:捐赠

尺寸:最大直径12.00厘米、高14.20厘米

这只佛眼呈水滴状,从外形看是一个圆锥体与半球体的结合物,内胎为土黄色,胎质疏松,含有小气孔。佛眼前端半球体表面涂有一层厚重的黑釉,尾端圆锥体未施釉。

据专家介绍,北朝以及北朝之前,无论是云冈石窟,还是敦煌、龙门石窟,均无“镶嵌眼珠”的做法。据文献记载,云冈石窟历史上有过多次维修,“镶嵌眼珠”的做法可能就是维修时所为。

?这件“黑釉佛眼”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呢?

仔细观察“黑釉佛眼”的黑釉,有着金属般的质感。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从文献记载和考古来看,这件陶眼很可能是辽金时期安装在云冈石窟雕像上的。

?这枚佛眼的母体雕像是哪尊呢?

云冈石窟有17尊大佛,共遗失眼珠31个。经过对遗失眼珠的雕塑孔洞直径进行排查,文物专家将目光锁定在第18窟的主佛身上。

第18窟主佛

经测量得知,第18窟主佛眼珠的孔口深度至少大于8cm,这进一步证实猜想:该“黑釉佛眼”的母体雕像应该是第18窟的主佛。

?“黑釉佛眼”是如何流出国门又回归云冈的呢?

年,美国人史克门来到云冈参观,用了一块大洋从云冈附近农民的手中购得这件佛像陶眼,并带回了美国。促成佛眼回归的,则是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宿白先生。

宿白

上世纪八十年代,史克门结识了宿白先生,对这位在云冈石窟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就且学识渊博的学者充满敬仰,于是决定将个人收藏的“佛像陶眼”转赠宿白先生。年7月19日,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委派解廷藩副所长赴京护送石佛陶眼回归云冈。

这只“眼”

涤荡尘浊,洞穿千年

终归云冈,实为一大幸事

如今的它

躺在云冈石窟博物馆里

在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守望着云冈石窟的现在与未来

05

石雕菩萨头像

时代:北魏

材质:砂岩

尺寸:高27.60厘米、宽11.80厘米、厚14.80厘米

位置:年云冈石窟窟顶东区北魏塔基遗址出土

这件石雕菩萨头像是国家三级文物。戴华蔓冠,细目长眉,嘴角上翘,面部清秀,神态典雅恬静。既融入了西来手法,又体现当时汉民族的审美情趣。

06

时代:北魏

尺寸(厘米):高27.60、宽11.80、厚14.80

位置:年云冈石窟窟顶东区北魏塔基遗址出土

这件石雕菩萨头像是国家三级文物。戴华蔓冠,细目长眉,嘴角上翘,面部清秀,神态典雅恬静。既融入了西来手法,又体现当时汉民族的审美情趣。

莲花纹瓦当

时代:北魏

材质:灰陶

尺寸:直径14.00厘米、厚2.50厘米、筒身残长19.00厘米

位置:年云冈石窟西部窟群山顶北魏佛寺遗址出土

瓦当当心饰一圆心,外饰一周连珠纹和八组双瓣莲花,每组花瓣中间贯穿一条由连珠纹至边轮的直线,外边轮凸起。早在西周时期,莲花已出现在青铜器物装饰上,莲花纹瓦当于战国关中地区现雏形,是纯洁、神圣的象征。

07

莲花化生童子瓦当

时代:北魏

材质:灰陶

尺寸:直径14.80厘米、厚1.80厘米

位置:年云冈石窟窟顶西区北魏佛寺遗址出土

瓦当当面凸起,饰一童子上半身,化生童子面庞圆润,上半身立在中央,双手合十,帔帛从身后搭于肘间。周围有十一朵双莲瓣环绕,花瓣饱满,线条流畅。这件瓦当出土时,就已经断裂,后经修复。

除了丰富多样的展品

云冈石窟博物馆

还利用多媒体互动形式

展示云冈、敦煌、龙门

麦积山、巴米扬等石窟的影像

并将各石窟的艺术形式进行对比

各展区还设置多台大屏幕多媒体与游客互动

使展示内容更加多元

这座依山而建的博物馆

从侧面彰显出云冈石窟恢弘的规模

有一种别样的美

拨开历史的重重帘幕

云冈石窟一直在那里

不动声色

却光彩夺目

“游山西,读历史”系列活动深入人心

但大同新闻网的“大话云冈”专题

要暂告段落了

感谢每位读者的陪伴

我们下个专题再见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案:卢珊

原标题:《这只“眼”,阅尽武周山下千年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