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有东西南北四峰,其东南北三峰几乎全是林草莽荒地,人迹罕至处。山上的寺宇建筑,从明朝初年起,六百余年来一直集中分布在西峰罗汉顶的上、中、下三岩溶洞内,曰:天竺寺,铁佛寺,保安禅院,白衣寺,龙王洞。
天竺寺佛寺取名“天竺”者,却不多见。天竺专指佛国圣地,是佛祖弘扬佛法的所在,一般寺院不能乱用这个名号,只有修行高深的尊长,才有这样的资格。石膏山能建天竺寺,据《天竺寺●募缘序》碑记:“夫名山洞府乃神灵窟宅之区,方寸心田既众生好修之地,故知山川幽奥遇境可以通神,香火皈依积诚斯能动佛,岂必舟回南海,始见白衣国在西天,乃名天竺也哉。”可见天竺寺立地深厚,善德远行,来历非同一般。天竺寺,以石膏山上中下三个较大岩洞中的佛殿为主,辅以藏经打坐、饮用取水和圆寂六塔几个部分,布局虽然散落,却有万道可通。旅游观光,不仅能够欣赏大自然如诗如画的美景,还可以在深藏浅露的每个殿宇,感受佛门净界的庄严妙高,寻求诠释人生的自我满足。
铁佛寺铁佛寺设在下岩溶洞之内。石膏山上有铁佛寺,始自清朝雍正八年(公元年),年重新设计、修建的。新建的铁佛寺规模宏伟,建筑壮观,所有佛像,皆为铁铸。从里向外,首先是坐北向南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之意,是说佛祖勇而无畏,无所不能,其神力可以降服群魔,普渡众生。所以,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专殿。石膏山铁佛寺的大雄宝殿亦不例外,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三世像,即现世佛释迦尼和过去佛燃灯佛及未来佛弥勒佛。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偏殿。东殿供奉东方三圣,即药师王佛及日光、月光二菩萨,又称“药师三尊”。药师爷特别灵验,香火最旺。西殿供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又称“阿弥陀三尊”。佛门解说:阿弥陀佛主司光照、长寿、平等,普渡众生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尊卑贵贱。
保安禅院保安禅院,也称宝菴禅院,是石膏山寺宇中一个比较悠久的名号。保安禅院始于明朝隆庆元年(公元年),指杄树岩寺宇,已历四百余年。保安禅院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重修。新建的保安禅院回廊阁楼,功能齐备,明月悟空,清风禅语。游人在这里小憩,即可以品味香茶,谈古论今;还可以挥毫泼墨,把酒吟诗。正如前人语所书:“云远深岩极乐处,山静虚谧自在仙。”
白衣寺石膏山白衣寺古称白衣洞,位于石膏山上岩的(抱佛岩)西洞,又叫抱佛洞,供奉的是石膏山古佛白衣观音菩萨,(也是白衣大士的涅槃处)。白衣洞在石膏山的岩洞中,历史古老,规模不算大,排位第三,建筑非常的简陋,仅木栏杆三曲围绕,一尊白衣菩萨石像端坐而已。但它是石膏山名称来历的起源。
龙王祠石膏山龙王祠建在与上岩溶洞毗邻之东侧龙洞内。龙洞高可五米,宽可八米,深约十米,洞内建有龙王祠。龙王祠规模不大,仅面开一间而已。洞前建有四级平台,天然红条石铺地,最下一级平台处间植松柏,环境幽雅。龙王洞东侧旁通一小洞,幽深不知几许,洞口壁上有褚红字迹“龙水宫”,洞内有泉水汨汨流出,清澈异常。洞外崖壁石缝间生长着一株山桃树,她伏地而长,主干直径不过十厘米,在近地处分生百十条分枝,成扇面形状向前伸展开来,有三米多长,两米多宽,每逢阳春三月,满树桃花盛开,粉红的花,深绿的叶,远远望去,有如凤凰展翅般艳丽。此为石膏山古景之一,名曰“龙凤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