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寺的龙虎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龙虎塔,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2公里琨瑞山金舆谷的神通寺。龙虎塔在神通寺西北,北面是祖师林,与四门塔遥相呼应,因塔门雕有龙虎而得名。始建年代无考,据传说是朗公的灵塔,跟据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塔身建于唐,塔檐补建于宋,应该在北宋绍圣(—年)以前,塔刹是年济南市文化局主持修复的。塔高12.米,石砌三层须弥座塔基,上有覆莲、雄师、伎乐等精致浮雕;塔身由四块长方形石板筑成,每面辟火焰形券门,上部雕龙、虎、佛、菩萨、力士、伎乐、飞天等;室内有方形塔心柱,每面雕佛像一尊;塔顶为砖砌,重檐,顶置覆盆相轮塔刹。整个建筑华丽优美,在现存唐塔中别具一格。
龙虎塔
龙虎塔
塔平面正方形。塔基分作三层,每层以石板挑檐,内收成三重须弥座。第一重束腰每面开两个方龛,内部无雕饰。第二重束腰每面转角处开方龛,内雕伎乐和舞伎,四面共八个。第三重束腰非常华丽,在方形基座上有莲瓣基座,束腰每面中部开三个壶门,内雕伎乐、动物(有象、狮、马三种),四角转折处也有壶门,雕刻力士,四面共开十六个龛,最上一层基座雕刻覆莲。龙虎塔的石材与四门塔的石材完全不一样,选的是一种紫红色的石头,应该是柳埠当地产的一种叫柳埠红的石材,石材非常致密,可以很精细的进行雕刻。
龙虎塔上的浮雕
龙虎塔上的浮雕
龙老照片中的龙虎塔
虎塔最华丽的是塔身,塔身有四块巨大的石板扣合构筑,平面呈方形,每面辟火焰形券门,通向塔心室。塔心室内有中心塔柱。塔心柱四面各开佛龛,各有高浮雕坐佛一尊。四角有宝珠垒成的柱子,上接华丽的帷帐,模式与千佛崖驸马刘玄意造像相仿佛。
四面佛东面是阿閦佛、西面是无量寿佛、南面是宝生佛、北面是微妙声佛,四佛像坐姿不同。东面佛像善趺坐,双脚踩莲花,面目及右手残缺,左手也有一些残缺。南面佛像半跏趺坐,左脚踩在莲花上,左手托宝盒,右手做说法印。西面佛像跏趺坐,左手残缺,右手触地印。北面佛像跏趺坐,左手说法印,右手触地印。佛像面容较长,都很饱满,与千佛崖初唐的佛像较类似,但是较古拙一点,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所有的佛像背后都有背光,背光和佛像身上还有残存的彩绘,像石绿、石青、土红,这些颜色很古老,应该是原来就有的。由于佛塔漏水还有时间的久远有的颜色变黑,感觉有点像敦煌莫高窟魏晋时期已经变色的绘画佛像,低处变白,高处变暗,即西域晕染法,或者说叫高染法,有一种时空错置的感觉。
龙虎塔中的佛像
塔身外面由四块巨大的石头拼接而成,从布局上来看,南北两面是一对儿,东西两面是一对。塔身的高大,也给各面雕刻留出了足够的创造空间。龙虎塔最引人入胜的还是其精美细腻的雕刻艺术,几乎遍布整个塔身。塔身四面门的周围,浮雕尖拱形券,门楣两端雕摩竭鱼首,门以上为狮子、飞龙,最上为金翅鸟、乐神、飞天等。门前有护法狮蹲坐,门侧侍立金刚力士。东西两面最外侧为弟子、菩萨,南北两面外侧为精致的狮子和狮奴。塔室内有石雕四面的佛龛,龛额刻飞天,龛内四个佛像挺胸束腰,脸型较长。整体布局由外向内浑然一体,有层次地逐渐深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龙虎塔塔基上的雕像
龙虎塔基座
东面部分以一个龙头铺首为中心,龙嘴里左右各吐出一条相互相望的龙,两面又各连接一条龙。左面的龙因为风化有点模糊,但是右面的龙虬曲缠绕,非常的富有张力。龙的上面有五尊佛像,都或站或立于莲花宝座上。中间的佛像已经完全残缺,紧靠着的两尊是天王,再两边是力士像,都有残缺,下面火焰门楣正中是一尊佛像,两边是两尊供养菩萨像,手里捧着佛的供养,再两边是两只狮子,狮子举起一个爪子使劲撑起门楣,门楣两边是两个张着大嘴的摩羯鱼,都已经残缺。下面门楣两边是侍立的两个金刚力士,左面手持竹节钢鞭,右面的手握棒。尽管面容已经残破,但是从身上多处飘扬的飘带依旧可以感觉雕像的生动。门框底下各有两只狮子和两个狮奴守护。两边是南、北两块石板的侧面,顺势雕出二弟子与二菩萨。左面的是文殊菩萨,骑在狮子上,右手捧着莲花,下面还有为他牵着狮子的狮奴;右面的是普贤菩萨,坐在六牙象上,左手握着莲花。两弟子都站在莲花宝座上,都略有残缺,但是非常的富有艺术感染力,是一种盛唐时期的艺术,左面的是迦叶,双手抱在胸前,头微微右倾,眼睛微睁,仿佛正在入迷的听着佛的教诲,让人仿佛能够感觉到他的气息。右面的是阿南,面容清秀饱满,自信从容,手握一柄如意,阿南的形象与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时期的阿南雕塑形象非常接近,应该是同一时代的作品。从这儿还可以看出石板的厚度。
龙虎塔东侧
龙虎塔东侧
龙虎塔东侧
龙虎塔东侧
南面部分的雕饰精美绝伦,保存基本完好,整个浮雕漂浮在茂密的莲叶之上,莲叶之上盛开着朵朵莲花,各尊佛像就端坐在莲花之上,各伎乐演奏着佛国的妙音,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着音乐的旋律,表现出佛国的理想世界。
龙虎塔南侧
龙虎塔南侧
西面的浮雕以中间一个龙头铺首为中心,两边各有两条矫健的龙,里面两条是俯仰龙,外面两条是降龙。在龙上面五个莲花座上有五尊塑像,中间三尊是迦陵频伽。
龙虎塔西侧
龙虎塔西侧
龙虎塔西侧
北面的这组浮雕只完成了初加工,精细加工没有完成,没有抛光,算个半成品,它为我们提供龙虎塔塔身浮雕是怎样一步步完成的信息。
龙虎塔北面
龙虎塔北面
龙虎塔到底建于什么时间,由于没有明确的题记,所以一直存在争议,根据上面的分析该塔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无疑。有人根据唐代佛教发展的历史现实,认为龙虎塔的建造很可能与武则天有关。因为武则天是取代李唐王朝而建立的新政权,针对李世民们冷落佛教的方针,武则天一上台,就大肆扶持和宣扬佛教,并暗示有关佛徒特别编造了一部新的佛经,声称武则天的篡权是佛陀的本义,有着君权神授的理论根据,不同的是李唐政权得益于老子李耳,而武则天的“神”却是来自他邦的佛陀。政治的需要,导致了神通寺佛教事业的辉煌,在这里,不但僧侣们的造像名正言顺,而且还加入了皇家的队伍,如公主、驸马和王子的摩崖造像等等。因此,像龙虎塔这样巨大、精美的佛塔,且建造在神通寺主要位置之上,没有国家或贵族的大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到盛唐时期,李家的后代重新执政,对武则天进行了理所当然的意念否定,在复位李唐天下的同时,也复辟了道教的地位。
这种说法可以与千佛崖的皇家造像相印证,颇有道理。但是要是把龙虎塔雕塑和中国其它一些地方的唐代雕塑做个比较就不支持这种说法了,像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甚至神通寺千佛崖。龙虎塔的雕塑明显比龙门石窟的雕塑和千佛崖的雕塑更加成熟、圆润,和敦煌莫高窟的盛唐时期的雕塑更加接近,所以我认为它是盛唐时期的产物。神通寺还有一座从附近移过来的小龙虎塔,据塔身东面题记,该塔建于唐开元五年(年),而龙虎塔雕塑比它更加成熟,所以应该比它晚一段时间,更应该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正是盛唐时期经济高度的发展和一些皇族的支持,才使的神通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修建龙虎塔这种大型而异常精美的塔,龙虎塔北面塔身的雕塑没有完成,塔顶也没有完成,成为半拉子工程。我认为跟盛唐时期一个著名事件有关,这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开始于公元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年),结束于年2月17日(宝应二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过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凋敝,了无人烟,当时龙虎塔正在雕饰北面浮雕,受到战乱和经济影响被迫停工,此后唐武宗灭佛、黄巢起义都对龙虎塔的重新修建造成巨大影响,最终不了了之。在宋代经济重新发展,人们又重新修建龙虎塔,但是已经不再用石头而是砖,
龙虎塔塔顶为砖砌,重檐,檐下又挑华拱承托,塔刹,两层方台交叉,四角分别作出蕉叶,顶置覆盆相轮塔刹。上面琉璃宝瓶收顶。其风格也与唐朝大相径庭,而是宋朝的样式。这样龙虎塔就成了唐代的身躯,宋式的帽子组合。
龙虎塔的环境
龙虎塔
和龙虎塔时代相同的还有一座石塔,人称小龙虎塔,除了体量小之外,基本形制和龙虎塔大体一样,人们也称为皇姑塔。皇姑塔原来不是神通寺的遗物,而是年从距此不远的另一座寺院“皇姑庵”迁移过来的。据塔身东面题记,该塔建于唐开元五年(年),距武则天去世仅12年,也是唐玄宗尚未来得及大事道教的时期。初唐时期,济南的皇姑是唐太宗的女儿南平长公主,因其驸马刘玄意出任齐州(今济南)刺史而移居济南。南平长公主是唐高宗的姐姐,也是武则天的大伯姑,是唐中宗、显宗的姑姑,因此,神通寺附近的这座“皇姑庵”很可能与南平长公主有关,或是她出资修建,或是后人所为。从该塔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皇姑庵发现的其他唐代雕刻可以看出,其水平具有皇家气派,应该也是皇族所为。
小龙虎塔
小龙虎塔塔身正面,塔基为双层须弥座,束腰处刻乐伎人物及花卉。上层须弥座各面中间作出踏跺台阶,两侧各有两名乐伎。
小龙虎塔塔身门楣上方火焰纹,正中铺首。上方四条蛟龙盘旋穿石而出,中间莲台上一尊坐佛。火焰纹两侧莲座上各有一乐伎,一弹琵琶一吹箫。
塔心室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因为角度的关系两侧的菩萨看不见。门两侧各有一天王。
小龙虎塔塔身现存六级。二层塔身各面开三佛龛,各有坐佛一尊,其余塔身与小雁塔相仿佛。
神通寺龙虎塔巨大的体量,精湛的雕塑技艺,是中国龙虎塔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