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回盛唐龙门石窟怎么看我都帮你整理好了

卢舍那大佛图源:龙门石窟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千年帝都”洛阳几经兴衰,最盛时当属隋唐时期。龙门石窟,这座雕刻在石头上的千古绝唱,便是盛唐气象的最佳见证。

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龙门石窟:

唐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龙门石窟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唐朝。

龙门石窟俯瞰图图源:图虫创意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时,终于清末,是历史上开凿累计时间最长的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奉先寺图源:龙门石窟

在龙门石窟数以千计的像龛中唐代营造的约占60%。奉先寺,是龙门石窟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石窟。崖壁上的九尊雕像,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石雕技艺,更彰显了盛唐强大的国力。当我们立于佛前,静静凝望,似乎可以想见大唐盛世繁华。

龙门石窟不仅有精美的石窟造像,丰富的碑刻书法,更通过文学、音乐、人文、宗教建筑、医学等众多形态展现艺术之美,成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图源:VCG

如果说白天的石窟是宏伟、壮观的,那当夜晚降临时,皎洁的月光则让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中显得立体与永恒。夜游龙门,灯亮如昼,洞窟像龛似点点星光缀于山间,身处其中,伊阙的迷人夜色尽收眼底。

图源:焦潇翔

今天,我们针对龙门石窟,为大家做一个干货整理。当你想要前往龙门感受魏唐佛光梵影,带上它应该很有用。

本文共有5k多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龙门石窟的营建

2.龙门石窟的劫难

3.龙门石窟的特色

4.龙门石窟重点推荐

01.龙门石窟的营建

南北长达1公里的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之上。因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得此名。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历代的营造,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1公里,具有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和余品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图源:摄图网

东汉初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公元65年,汉明帝派遣使者从洛阳出发出使西域,开始了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此后,汉明帝又诏令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洛阳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中心。

到了北魏,崇佛尚佛之风尤盛。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皇室延续佛教信仰,大量兴建佛寺,开凿石窟。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记载,当时的洛阳寺院林立,多达余所,龙门石窟也在此时开始营建。

此时的洛阳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技艺,大兴雕塑之风。这时的雕塑由原有粗狂雄浑的风格变成了“秀骨清像”,厚实的衣着改为“褒衣博带”。这也开始了佛教传入中原后造像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进程。

维摩诘居士像图源: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第二个营建高潮是隋唐时期。隋文帝、武则天等统治者除了支持佛教文化外还积极推动造像工程,进一步提升了艺术性。而采用的立体感手法让佛像显得高大雄伟,打造了众多经典之作。

看经寺图源:赵亮

如今东西两山是石窟最为密布的区域,共有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图源:摄图网

西山上有50多个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

02.龙门石窟的劫难

然而,也许瑰宝总是要在种种浩劫中才得以涅槃重生。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过两次最严重的人为毁坏:首先是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系官方公开毁灭,如今龙门多处被毁遗迹,均系此时形成。

残缺佛像图图源:王琰琰

第二次被毁在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做准备,在修建龙门西山临伊河道路时,亦炸毁大量山麓佛龛。

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的民间盗窃,以日本、美国文物商人公开收购为主导,民间掀起了疯狂的盗卖运动,著名的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便是在此时被盗往美国。

残缺佛像图图源:图虫创意

如今,当我们来到这里时,现存的塑像依旧能带来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与心灵上的洗礼,但那些泯灭在过去的珍品,则被后人用文字永存于历史中。

03.龙门石窟的特色

1.经典皇家品质

走进此处,人们常感叹它庞大的规模、优美的造型和讲究的题记。作为众代皇家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窟内的大部分工程都是由贵族承担,此举在石窟开凿史上堪称少之又少,故成为了该石窟最大的特色——贵族石窟。用如此顶级的人力、物力所打造出的盛景也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体现了我国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平山壁、凿佛洞、为佛像设计造型....每一尊塑像的背后都是对物力、财力、人力的考验,都有专门的石窟署、营福署把控工程中的各个环节。

西山的宾阳洞就是其中的典型。

宾阳洞,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宾阳三洞前后营造时间长达24年,用工80余万人,但北魏时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则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宾阳中洞作为北魏造像风格的洞窟,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造像有着巨大差异。北魏迁都洛阳后,吸收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和深厚的汉文化,一系列汉化改革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同时也使造像风格深受南朝士族审美影响,从而在龙门石窟开创了一种“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

图源:石耀臣

宾阳中洞窟内除了佛像外,用高超技术雕刻出的浮雕也是一大亮点。精美绝伦的《帝后礼佛图》,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但令人痛惜的是上世纪30年代被盗凿贩卖流散到海外,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北段刻《魏孝文帝礼佛图》,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诸王、中官及近侍宫女和御林军的引导、簇拥下,缓缓行进。

《文昭皇后礼佛图》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南段刻《文昭皇后礼佛图》,文昭皇后莲冠霞帔,后随戴莲冠的贵妇,在众宫女的引导、簇拥下迎风徐行,方向与北段相对。

整组浮雕,虽人物密集,但排布错落有致,古代工匠们用严谨的构图、简明的线条,刻画出一副生动的北魏皇室贵族的礼佛场面。

2.绝美的古碑刻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清代武亿称其为:“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

全石窟共计多块碑刻题,其中颇负盛名的有《龙门二十品》、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与宋真宗《龙门铭碑》,充分彰显了魏碑体、唐楷书体等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龙门二十品》精选自石窟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窟(慈香窟)。其风格融合了南北书体的优点,字形端正大气,刚劲有力,形成了独特风韵的艺术美。

龙门二十品,局部图源:赵亮

如其中的《步舆郎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碑》讲述了管理皇帝乘坐轿子的微官——步舆郎张元祖——不幸身亡后,其妻一弗思夫心切,特为他造像祈福,希望他免去地狱轮回之苦,直升慈爱无欺的佛国境界的感人事迹。

图源:摄图网

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的《始平公造像记》被誉作“龙门二十品中的第一珍品”。它一改南朝靡弱的书风,用方笔为基调,记录了比丘慧成为亡夫造佛像的缘由及愿望。文与格栏均阳刻凸起,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

图源:龙门石窟

《伊阙佛龛之碑》通高约5米、宽1.90米,因碑额上刻有“伊阙佛龛之碑”六个大字,也被称为“伊阙碑”。

此碑原为北魏宾阳中洞的造窟碑,是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的发愿碑文。贞观十年,为纪念长孙皇后,魏王李泰在此洞开窟造像。考虑到要节省费用,所以他磨去原有碑文,经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写,雕刻成了这一唐碑。

图源:龙门石窟

它是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的代表之作,因在凹凸的崖面书写,无法精雕细琢,于是字形大于碑志,舒卷自如,极尽开张跌宕的气势。

《伊阙佛龛之碑》宋拓本图源:墨崖

《龙门铭碑》通高厘米,宽厘米,共余字。

宋真宗赵恒游龙门时,对该处风光大加赞赏,特写下“龙门铭”并令御书院镌刻于石上,从而就有了这块与《伊阙佛龛之碑》并称为“两伊双壁”的佳作。

目前,此碑仅有下半部分保存完好,借助相关文献可知,其内容为“高阙巍峨,群山逶迤”“结而为山,融而为谷”“乃固王城,是通伊水,形胜居多,英灵萃止”。

图源:龙门石窟

04.龙门石窟重点推荐

从开凿到结束,年的岁月在这里沉淀,留下了灿烂的石窟艺术,包含着生活在那几个朝代的古人的种种愿景。若想在有限时间内一览石窟精华,那这几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

1.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众石窟中最早开凿且内容最为丰富的佛窟,有着“龙门石窟第一窟”的美誉,据传老君曾在此修道练丹,故而又叫老君洞。

该窟创自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年),原本是孝文帝为嫡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洞,但恰逢这一年正是孝文帝大刀阔斧进行迁都、实施汉化政策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11米的洞中还集中了一大批支持孝文帝改革的皇室贵族、名门望族的发愿造像。

图源:石耀臣

虽然它是开凿时间持续最长的洞窟,可丝毫看不出开凿初期的不成熟,反而呈现出了造型奇异之美:主像释迦牟尼像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的菩萨仪态从容。

图源:摄图网

在古阳洞数个佛龛中,多次出现“二佛并坐”,即“在一个圆拱龛中,左右并坐着两尊佛像。”而此形式在龙门石窟中、后期的窟中是不多见的。

图源:共和社

2.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整个洞窟金碧辉煌,满壁生辉的万佛与群像雕刻相互衬映,为世人描绘了一幅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画卷。

图源:赵亮

窟顶环绕莲花藻井,阴刻楷体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把万佛洞完工的时间、主持人的姓名以及造像的数量记载得十分清楚,从整体布局及规模显示出大唐王朝的繁荣与昌盛。

图源:龙门石窟

3.奉先寺

奉先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参与主持经营的皇家造像工程,拥有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一组摩崖群雕雕像。气势磅礴、雕刻精湛,体现了大唐王朝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也是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图源:摄图网

最为知名的,也是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造像——卢舍那大佛——就在该窟内。

此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高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图源:摄图网

在大佛身旁,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同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图源:龙门石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