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伎乐宝相庄严
故宫修德白石馆曲阳石雕欣赏中篇
润艺阁分享
故宫雕塑馆
自故宫建院90周年院庆日故宫雕塑馆开放了雕塑荟萃馆、汉唐陶俑馆、修德白石馆这三个展室后,经过半年的筹备,故宫雕塑馆的“佛教造像馆”和“砖石画像馆”展室也已对公众开放。这意味着作为故宫博物院常设展览的雕塑馆已实现全面开放。
故宫介绍,此次故宫雕塑馆全面开放,共展出文物件。新开放的“佛教造像馆”展室位于慈宁宫后殿的大佛堂明间及其东暖阁。大佛堂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年),是嘉靖皇帝为其母亲蒋太后修建的起居之所,现为清乾隆三十四年(年)重修时的格局,是清朝太后、太妃等人的礼佛之所。殿内分明间和东、西暖阁三部分,原陈设有佛龛、佛像、佛塔、供案等,故俗称为“大佛堂”,其明间北墙是一整块彩绘壁板墙,三尊佛像背光镶嵌其中成为一个整体。
故宫雕塑馆陈列在慈宁宫内,分为雕塑荟萃馆、汉唐陶俑馆、砖石画像馆、修德白石馆、佛教造像馆五部分,陈列面积约平方米,展品总数为件。
河北曲阳白石佛像
河北曲阳白石佛像时间从北魏直至隋唐,纪年造像排列有序,使用镂空雕刻的方法,丰富了佛像的创作技法。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其宫廷旧藏中的永乐、宣德款藏传佛教铜造像,丰满端正,静穆柔美,体现了明初宫廷风格特点。清朝六世班禅像则是清宫藏传佛教造像代表作品。
唐石持排箫伎乐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唐石持琵琶伎乐像
高四六厘米宽三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造像的演变规律非常明显,通常以二十年左右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形成周期,即可将隋大业六年以前的造像分为四个时间段:第一段从北魏晚期开始到东魏中期;第二段从东魏中期开始到北齐中期;第三段从北齐中期开始到隋中期;第四段开始于隋中期。每个周期最初的一段时间内,造像题材品种不断增加,造像风格也明显发生改变,然后这种增加和改变的速度逐渐趋于平稳。根据这种规律,又可以将每一时期分为相对较短的变革期和相对较长的平稳期两个阶段。
唐石击鼓伎乐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唐石持琵琶伎乐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唐石太子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唐开元十年(年),残高36厘米
佛头已失,阿弥陀内穿僧祗支,胸系带,外著袈裟,结跏趺坐,双手一上扬,一下垂扶膝,身躯结实,丰润饱满,线刻衣饰被圆雕所取代。长方形须弥座,束腰部分为两个六棱柱,柱正面中心各雕刻一朵莲花,四角及中部共有6个力士扛托像座。座上为仰莲,下部素面。前面刻发愿文为“开元十年正月廿三日,刘三娘、妹五娘、嫂郭,为亡过父母、七代先亡,敬造玉石双身弥陁象一区(躯),合家供养佛时。”
河北曲阳-54年所出唐朝纪年造像共10件,目前所知有7件发愿文是凿刻在像座正面的,这是因为唐以前造像基座以长方形(方形)为主,正面造像多刻绘护法力士、狮子、化生童子托举博山炉等,发愿文自然要退到两侧及背面。唐朝造像,束腰须弥座成为主流,须弥座本身形状,使得其失去了雕刻护法题材的空间,将发愿文移至正面,成为当时工匠的自然选择。
唐党宝宁等造石弥勒佛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张惠观造石释迦多宝像
唐显庆二年(年),高39厘米
释迦、多宝并排而坐,衣饰、坐姿、形态相同。头为螺髻,面庞圆润,眉目清秀,大耳下垂,双手一施无畏印,一下垂扶膝。身著袈裟,结跏趺坐于长方形须弥座上。须弥座底部较高,中间束腰狭窄,上部为仰莲,下部为双瓣覆莲,四角有小柱,后面与背光连为一体。背光后面刻发愿文:“显庆二年六月八日,比丘尼张惠观奉为皇帝及师僧父母,法界含灵,敬造多宝释迦像二躯,虔心供养。比丘尼孙皆念供养。观门徒惠藏、惠常等供养。”
此造像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隋石双菩萨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隋一菩萨二协侍供养人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隋杜善才造石双思惟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隋雷买造石双思惟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隋邸善护造石观音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隋石佛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北齐石佛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北齐王合父造石释迦牟尼佛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杨天仁等造石弥勒佛像
北朝杜洛周真王五年(年),残高33cm
弥勒身披“褒衣博带”式袈裟,下著长裙,袈裟下摆及裙摆覆座。衣裙之纹饰曲折,层次分明,即羊肠式回曲纹样。衣褶厚重,横断面呈三角形。佛头与背光上部均失,背光外层为火焰纹,内层为锯齿纹。
方形石座右、后侧面刻发愿文:“真王五年正月八日,上曲阳城内唯那杨天仁等二百人邑义为亡邑义造弥勒像一区(躯),上为皇家,下为受苦苍生,见(现)存义邑,同生净国,在生□□□佛□法,愿愿成佛,所求如意。”
此石像为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的石造像中的一件。
东魏石佛像
出土于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
邸广寿造石思惟像
东魏兴和二年(年),高59厘米
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思惟菩萨面含微笑,脸庞长方,头著宝冠,宝缯上飘,圆形头光。半跏趺坐束帛圆墩上,体略前倾。右肘支膝上,手攥长茎莲蕾,用食指支撑面庞。左臂残缺,残存左手握足。菩萨下身着裙,裙摆分两层浮雕回曲形皱褶,腿部裙褶单勾阴线呈“U”型。圆墩下敷设圆形铺地宝装莲华,下为长方体石座。石座背面阴刻造像记:“大伐(代)兴和二年岁在庚申二月乙卯朔廿三日亲(辛)丑,清信佛弟子邸广寿仰为亡考敬造玉思惟一区(躯),愿亡考上生净妙国土,合家眷属,常居富利,七世同沾,有形齐润,所愿如是。像主前平乡令邸僧景”。
此像姿态优美,静中含动,展示出菩萨静心思维的神态,有明确纪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