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唐代木雕八臂观音菩萨立像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在中国历代的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形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典的观音造像不胜枚举。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宋代木雕水月观音像,戴润斋旧藏
兴起于唐代的水月观音,也称自在观音,其造像自宋代起开始风行。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第三,提及西京寺观等画壁中,胜光寺之塔东南院,“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卷第十有云:“周昉,字景玄,官至宣州长史。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
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
佛教艺术发展至宋代,似有所衰退,大规模的造像工程远不如隋唐时兴盛,可观之作品亦大为减少。然宋代却有一特殊之造像样式,在佛教艺术史中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这一时期的木雕菩萨像。造像所用材质,以土木金石为主,其中木质造像,虽出现的最早,却因容易腐烂损毁,难以保存,故能流传至今者,殊为不易。宋元时期的木雕观音造像,因其精美的造型和稀少的数量,遂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以为镇馆之宝。
北宋彩绘木雕观音像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所谓宋代木雕观音造像,其实包括辽、金,以及后代至元明的同类型造像。但因其产生于宋文化的土壤中,其他皆是辐射和蔓延而已,故本文笼统名之宋木雕观音。
金代木雕水月观音像波士顿美术馆藏
宋代的木雕受时代影响,色彩鲜明,轮廓清晰,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彩绘木雕技艺至宋朝已是至臻至极,将前朝各代佛像的神圣和庄严,融入了人文主义风貌,宣扬天人合一,其精神领先欧洲文艺复兴几百年。彩绘木雕的艺术水准在宋朝达到空前绝后,并影响到同时代的辽金。而观音菩萨的艺术造型更是宋代彩绘木雕的极致发挥。
宋代木雕观音像哈佛大学美术馆藏
五代、两宋,是佛像世俗化流行的时期,也是雕塑艺术的最后的高潮。宋代最受信仰者观音,造像静穆深沉,其姿态益温婉秀丽,闲适而庄重,由象征之偶像变为和蔼可亲之人类,且性格愈趋女性化。此一时期的木雕观音像最为盛行,其覆盖面包括宋、辽、金,及后来的元代,一直延续到明代早期。
金代观音高cm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
宋金元时期,上等雕塑皆为木雕,刷涂底料再施色添彩,嵌石贴金,以显尊贵。观音一类,铜观音或石观音,材质坚固,较容易保存下来。然木制之观音,材质易受各种天然及人为破坏,战乱时又常被做为升火煮饭御寒之材料,劫后余生者不多。
自在观音像美国圣地亚哥博物馆藏
宋代大型高水准的木制观音于全世界有案可考者也仅剩几十件不到,故留存至今的宋金元时期木雕观音,其珍贵程度尤甚。
木雕观音立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艺术博物馆藏
在造像技法上,匠师们能够运用最熟练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凸凹转折的衣纹,圆润细致,流畅逼真。在艺术造型上,佛像基本上承袭了唐末造像的风格,造像容貌丰满,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姿容凝重秀美,体态丰腴,比例匀称。但宋代的造像也有其发展的地方,就是造像减低了宗教的气氛,更善于表达亲切的人性审美雅趣。雕塑工匠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把宗教中的神,完全变成了现实生活中活脱脱的人,把神进行了世俗化。因此,宋代木雕观音最具艺术性、最富现实生活趣味。
宋代木雕自在观音像明尼亚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宋元菩萨造像尽管手法较为写实,却丝毫不流于俗气,一颦一眉、举手投足之间,蕴有高贵的气节。注重细部的刻画,比起唐代,更具文人审美的倾向。
宋元观音造像脸部浑圆,额头比以前要宽,短略鼻,眉毛弧形不显,上眼皮更宽,嘴唇较厚,口小,笑容几乎消失,颈部处理自然,自胸部伸出,支持头颅,与头胸之间没有分明的界限。
木雕自在观音像美国圣路易博物馆藏
宋元菩萨像已脱离了隋代挺腹之拙朴厚重和唐代三屈之婀娜多姿,呈现端庄大方、平易近人和闲然自适的人间装束,简淡中见慈悲,亲切中见清逸。
元代木雕观音立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菩萨造像淡化了神圣性和理想性,神态气韵以纤柔秀雅见长,反映出菩萨与众生的亲切关系,展现菩萨道的淑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