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来的域外僧人,为了什么目的而到访五台山?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佛教东传的记载以西来译经僧为始,所以中国佛教中从来都不乏关于梵僧和胡僧的描述,各大僧传皆以“译经”为首。
然而,梵僧或“胡僧”作为中国佛教圣山的信仰者多是后来的事,有学者认为,“胡僧”甚至成为五台山圣山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域外僧人作为书写对象激发了更大范围的五台山信仰。
《法苑珠林》载,北周时“文殊师利化为梵僧,来游此土云,欲礼拜迦叶佛说法处并往文殊所住之处,名清凉山,遍问道俗无有知者”。
北周时期文殊化现梵僧与智猛法师相见,智猛法师反问文殊何以确定清凉山就在中土,这个故事成为中国清凉山第一次和梵僧产生联系的记录。
一、外国僧人唐代以来,到访五台山的外国僧人有释迦密多罗、佛陀波利、灵仙、贞素、慈藏、慧超、圆仁、普化大师等,还有一些并没有被留下姓名。
狮子国僧释迦密多罗乾封二年()到访五台山。《古清凉传》《华严经传记》《法苑珠林》对此事均有记载。
另外,大约成书于武则天时代的道教经典《金石簿九五数诀》中也记载“麟德年甲子岁,有中人婆罗门支法林,负梵筴来此翻译,请往五台山巡礼”。
富安敦认为是支法林应当就是释迦密多罗,陈金华认为释迦密多罗来五台山的主要目的是为高宗采药疗疾。
慧祥是释迦密多罗在五台山活动的见证者,他的记录应当最为接近事实。
虽然释迦密多罗可能代朝廷任务而来,但他在台顶以天竺之法设祭坛咒愿祈福,以苦行之法“肘膝而行,血流骨现”,可能还是有供养文殊的虔诚。
他发现随同人员有人对五台山见闻的神秘性有所怀疑的时候说:“依西方传记,南阎浮提有圣人恒止住处凡二十九所,此大圣慈悲赴众生愿,以余寡薄,将为满足”。
可见他对五台山圣人住处深信不疑,除五台山之外,他还相信中国有其他佛教圣迹,这一点与《法苑珠林》记载他“闻斯胜迹,躬至礼拜”的目的相同。
按《古清凉传》记载,释迦密多罗返回长安后向道宣律师汇报了他在五台山的祥瑞见闻,但道宣在不久之后圆寂,所以其事未载于道宣作品中。
但同在西明寺的道世记下了释迦密多罗之事,《法苑珠林》说释迦密多罗“少小已来精诚苦行,不乘杂畜”。
与《古传》所记苦行略同,只是《法苑珠林》将他在五台山的见闻进行了夸张的描述,说他施展神通“具见文殊师利菩萨、圣僧罗汉”。
《华严经传记》载,释迦密多罗“乃求往代州清凉山礼敬文殊师利,甞至京师西太原寺。时属诸僧将转读华严妙典,乃命译语问云:此是何经,答是《华严》。
多罗肃然改容曰:不知此处亦有是经耶。合掌欢喜。赞叹久之而言曰”。
从这一点上看,释迦密多罗来此之前就已经听说过文殊菩萨在中土的传说,反而对中国有《华严经》的情况感到吃惊。
那么,在中土人尽皆知文殊驻锡清凉山是因《华严经》记载而成立,但在狮子国反而是先知有文殊在清凉山却不知中国有《华严经》。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存在前后矛盾的地方,完全是华严宗人为了以梵僧形象抬高《华严经》地位而虚构,释迦密多罗本人的五台山信仰可能主要是还在中土听闻传说而来。
二、佛陀波利传说佛陀波利是传说中来访五台山梵僧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但他到访五台山之事众说纷纭,从唐代开始就一直被人质疑。
最早提到佛陀波利传说的是永昌元年()定觉寺僧志静的序言,序言中讲述了佛陀波利先入五台得遇文殊化现老人,又返回天竺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故事。
事实上,佛陀波利本人在中土译经的过程很难考证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两次进入五台山的故事从志静开始书写以来,成了宣扬五台山信仰的绝佳素材。
出现了很多版本,随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建设而广为流传。至迟在大历年间,佛陀波利就被认为是“应真菩萨”,之后又流传他入金刚窟的传奇。
《广清凉传》中的佛陀波利的传说最为丰满,《传》中说波利“亡身徇道,遍观灵迹”,最后来礼五台山,而且描述了波利礼拜的原因。
他说“如来灭后,众圣潜灵,唯有大圣文殊师利于此山中,汲引群生,教诸菩萨。波利所恨生逢八难,不睹圣容,远涉流沙,故来礼谒”。
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土流传的佛陀波利传说认定他和梵僧释迦密多罗一样都是在天竺即慕五台山之名,之后来礼拜文殊菩萨的,他的五台山信仰完全出于文殊信仰。
释迦密多罗在登五台山前先是“游历名山”,来自罽宾的佛陀波利同样也“遍观灵迹”,可见圣迹巡礼是西域僧人来华的目的之一。
释迦密多罗和佛陀波利之后,五台山吸引了很多外国僧人。
《广清凉传》中说:“中台东南有玉华寺,世传昔有五百梵僧彼中修习定慧之业,九夏炎暑,即就中台安居”。
虽然五百梵僧在五台山修行仅为传说,但也说明这样的事在唐代似乎并不稀奇,起码符合大众喜闻乐见梵僧来朝的心态。
大历元年(),唐代宗敕建五台山金阁寺时,由天竺那烂陀喜鹊院僧纯陀监造,当时往五台山梵僧可能并不止纯陀一人。
大历十三年(),不空弟子“五台山修功德使”西明寺惠晓向代宗进献在五台山南“宝石山”所得甄叔迦宝。
他在《献宝表》中说“为国祈福至南台,南有山,先曾梵僧巡礼之次,言此山有甄叔迦宝”。
惠晓寻找甄叔迦宝之前已有梵僧巡礼南台,而这件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