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天圣五年(年),集英殿气氛紧张,仁宗皇帝正襟危坐,本科殿试就要结束了。忽然,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个年轻的举子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刚刚写好的卷子被墨汁染得一塌糊涂。大家都心里惊叹,这下麻烦了,可惜了这小伙子了。这个举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很是懊恼,不过略一犹豫,看看还有时间。就对考官说:“麻烦大人再给我一张试卷,我要重新答卷。”考官看了看龙椅上的仁宗皇帝,皇帝点了点头。于是考官对这位举子说:“现在时间不多了,你确定要重新作答吗?时间可不太够了。”因为他们都清楚,举子的这篇文章可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才写出来的,即使是自己写的,可是现在要想一模一样的再写出来可没那么容易,何况此时时间紧迫,还来得及吗?只见这位举子从容地说:“无妨,我有把握。”于是考官重新拿了一份空白试卷交给了这个举子,只见这小伙子拿过试卷,铺在几案上,拿起毛笔,沾满了墨汁,略一思索,就“刷刷”的写了起来,再也没有一丝的犹豫。众人都是一脸惊讶,对小伙子刮目相看。这么看来,这篇文章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了,就像平时背诵的千百篇文章一样,真是成竹在胸啊。终于,在临场结束之前,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就写好了,时间刚刚好。见此情景,众人不禁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但是,这还没完,笔试结束,在礼官唱名的时候,更加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刚刚唱到一甲第二名。一个司天监官员忽然急急忙忙地跑进大殿,跪倒在皇帝面前,惊喜地说:“启奏陛下,太阳下面出现五色祥云,此乃吉兆,预示将有贤臣护佑大宋。”众人的目光“唰”的全部集中在这个第二名身上,他就是韩琦。他的出场就是这么神奇,这么不同寻常,这一年,他刚刚十九岁。神奇的出身。关于韩琦的出身,开始就带有一点神秘的色彩,在北宋人马永卿所著的《懒真子》和张端义所著的《贵耳集》两本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与韩琦有关的奇事。说韩琦的外祖父会相面,在韩琦的母亲还没嫁人的时候,就算出来自己的这个女儿会生一个宰相。于是还特意跑到京师去招女婿,找啊,找啊,就找到了当时的韩国华,非要把女儿嫁给他。于是,这一对命中注定会生出宰相的夫妻就结合了。其实这只是野史传说而已,真相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和传奇。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年8月5日),韩琦出生在相州安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当时他的父亲韩国华任泉州刺史,母亲是一个婢女胡氏。就是当时的只是在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所以韩琦是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的。史书上说韩琦很早就可以自立,而且志向远大,学问特别好。人家说三岁看到老,真的是一点都不错,还真是别说,王侯将相,真的是有种的。这不,才十九岁就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前途一片光明。这里还有一件奇事,在《宋史》中有记载,说在礼官唱名的时候,刚念到韩琦的名字的时候,天上出现异象,即太阳被五色云彩托举。这被看做是吉兆,预示天下有贤臣出仕,试问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会不喜欢呢?于是,韩琦的宦海风云开始上演了。先是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后来母亲胡氏去世,丁忧期满后,重新被朝廷启用,历任太子中丞、太常丞、直集贤院。明道二年(年)六月,监左藏库。景祐元年(年)九月,韩琦被调为开封府推官,授太常博士。i片纸落去四宰执。景祐三年(年)八月,韩琦拜右司谏,在做谏官期间,他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大宋的宰相是王随和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宰执大臣。是年,王随61岁、陈尧佐73岁、韩亿64岁、石中立64岁,看看这岁数,典型的老年俱乐部,这四位老人家昏庸年迈,任人唯亲。王随不仅提拔了自己的子孙,还给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肥缺,对自己人那照顾的是无微不至啊。除此之外,王随老先生还是一个佛学爱好者,不仅是佛学,什么通天教主观音菩萨太上老君之类的都是他的崇拜对象,各路神仙全部请到家里来接受香火,谁知道死了会用上哪一个呢?至于别人的议论,管它呢,就让它随风而逝吧。陈尧佐也是如此体恤家人,自己的儿子担任左藏库史,还没任满呢,就被他火线提拔了,安排了一份随时可以公款旅游的工作。韩亿更有意思,这一天他对皇上说,你看我现在都是参知政事了,这眼看也要退休了,皇上你看看能不能可怜下老臣,给我小儿子韩综安排一个好工作啊?皇上一看,也觉得说得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可是诏书下来之后,韩亿又屁颠颠地跑来找皇上了。他说,上次我说那事咱们先放一下,能不能把这个差事也安排给我的大儿子韩纲?把仁宗皇帝弄得这个无语就别提了。石中立嘛,就不细表了,微专门写过这位宋代的大笑星,他闹出的笑话更是一箩筐。到了年这届科考,更是有意思,当年的解元是陈尧佐的儿子。韩亿的四个子孙也是全部命中,无一落榜,全国上下真的是一片哗然,骂声连天。可以说,这四位宰执大臣,这四个老人家已经激起了民愤了。特别是年的时候,天下灾祸连连,涝的涝旱的旱,出现了大批的流民,吃不饱饭就四处闹事呗。可是面对这种形势,四个老人家不管不顾,只顾着给自己捞好处。面对此情此景,韩琦生气了。他连番上书,痛斥四个老人家尸位素餐,不干人事,以致天下糜烂。要求皇帝把四个老人家赶回家,不然大宋八十多年的基业就毁在他们手里。仁宗皇帝一看有道理,就在同一日打发四个老人家回家养老去了。这件事情出来后,韩琦的大名就闻名京师了。体恤民情。韩琦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这一点特别受百姓欢迎。年,四川大旱,灾民流离失所。他到四川后,首先就是减免赋税,把官府常平仓内的粮食全部发放给当地的百姓。并且在各地施粥,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史书记载说这一举措,救活了万人,可谓是功德无量。四川产蜀锦,但是当地的很多官员层层盘剥,从中取利,老百姓苦不堪言。韩琦到任后,着手清除了大批不合格的官吏,前后达到多人,官场风气为之一清。从年起,李元昊称帝直接和朝廷对抗,使得陕西的形势非常危急,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生活日益困难。年,朝廷任命韩琦为陕西安抚使,他到任后,首先免除的就是当地老百姓的苛捐杂税,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点,韩琦做得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到任何一个地方,首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