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万佛之国,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洞中佛像

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在知名度上似乎远不及敦煌莫高窟及另两大石窟。但其却拥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麦积石窟位于小陇山之上,因其山形似草垛而命名为麦积山。于麦积山开凿的石窟始建于公元(十六国后秦时期)。现存有洞窟个,洞内石像身,壁画一千多平方米。壁龛开凿于陡峭的崖面之上,距离地面20-80米之间,在近90度的横截亚壁之上,数百座石窟通过空中栈道相互连接,层层叠叠,犹如山中天梯,错综复杂穿簇于云山雨雾之间。麦积山石窟兴建于后秦时期,于北魏时期兴盛,后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不断扩建发展。洞窟内分布浮塑、圆塑、影塑及璧塑四大类型塑像1万多身,辅以多彩壁画的陪衬,不同时期的艺术塑像展现着1千多年来时代的变迁。与敦煌莫高窟不同,麦积山石窟的土质更适合雕塑的成型,虽其壁画面积不过是莫高窟的零星一角,但石窟留存塑像是莫高窟的4倍之多。从天水市区出发需要历经一小时的车程才能来到麦积山风景区的入口处,从这里还需要乘坐景区接驳车约3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麦积山山脚下。沿着山路步行,踏上林中小径还要15分钟的路程才能到达悬崖栈道的入口处。山林至深,可见佛像石窟在修筑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山高窟隐,仙灵神圣,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在这悬崖峭壁之上得以保存。空中栈道悬浮于峭壁之上,仅仅依靠一侧紧贴崖壁来承重,不得不佩服人类建筑工艺的伟大,层层错位相接的栈梯给了游人窥探石窟奥秘的可能性。通过这些悬于半空的栈道,我们得以轻松的穿行于多座洞窟之间,驻足于塑像之前欣赏膜拜。从山脚便能清晰看到的大型浮塑为现存第13窟佛像,其始建于隋朝,名为华严三圣,是麦积山石窟最大的佛像雕塑,三尊大佛浮塑覆盖半面崖壁,坐镇麦积山。沿着栈道上行可见洞窟遍布,始建于北周的崖阁式洞窟并开七窟,名为中七佛阁。每窟设一佛龛,龛内为一佛两弟子或两菩萨,共有佛像19尊,所存壁画修于明清,共60平方米,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平行于七佛阁的上层是3窟千佛廊,其始建于北周,为人字披顶长廊式崖阁,全长36.5米,上下共六排千佛,现存尊。佛像排列有序,气势非凡。继续上行可见第4窟,上七佛阁,又名散花楼,其始建于北周,经唐、宋、明、清重妆,色彩更为饱和,佛像表情更为生动。佛阁全长31.4米,现存圆雕、塑像85座,影塑多尊,北周壁画平方米。平行穿过崖洞便能看到位于西崖的第5窟,始建于隋朝,名为牛儿堂,共存隋唐雕塑15尊,壁画70平方米。主尊为三世佛,与北周时期相比,隋唐塑像更为圆润秀美、神态饱满、气宇不凡。麦积山石窟铭刻的并不仅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数千年朝代的更替,人文民俗的变化。从后秦时期至明清,塑像神情姿态的变化以及服饰的转变,每一处微小的细节都在传递着文明进步的讯息。除后秦时期的佛像,后历代佛像更趋于世俗化,建筑者将社会性质、民俗风情移情于佛像,其塑像更具时代人群的特征。在这些神姿变换的塑像身上人类探索着中华文明上千年的演变。历经年,麦积山第74窟一组双洞、78窟三世佛做为最早的石窟成为后秦时期的代表,佛像庄严肃穆,也是石窟内脱离世俗化而存在的早期佛像雕塑。北魏为洞窟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存半数洞窟为北魏时期留存,艺术特征秀骨清像,多为平面方形殿堂式洞窟。北周共留存44个洞窟,以散花楼为代表,其特征为大规模的崖阁式群塑。隋、唐、宋开窟与保留较少,以牛儿堂为代表,其造型特征夸张丰满。明、清时期多为修复与重妆。现如今的麦积山石窟大部分洞窟佛龛被加固保护,很多洞窟已见不到真实面貌。游人的参观与古迹的维护始终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风霜雨露、攀岩膜拜必将对洞窟佛龛造成日积月累的损坏,这历经多年的文化遗产只有在不断的维护之下才能讲述更为完整的中华文明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