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台山供奉最大观音圣像的寺院金阁寺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中心区的寺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美得让人沉醉。清幽致远处的寺院也各有千秋,风采各异。从南台到西台徒步朝台的旅途中,会遇到一座千年古刹,内供五台山最大的佛像,不是文殊菩萨而是千手观音,这就是金阁寺。

金阁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大南庄村东北的金阁岭上,五台山南台之北,距台怀镇中心区约15公里;海拔高度米左右,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外,金阁寺所处的地势最高,宛若天上宫阙。

关于金阁寺的由来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年),法号叫道义的高僧来五台山礼佛,从南台到西台的朝拜路上,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道义和尚便叩头诵经、求佛保佑。突然有一个小和尚来到道义面前,说师父有请。于是道义随他一道去拜见大师,当进入寺院时,眼前金碧辉煌,佛殿雄伟、环境清幽。小和尚领着道义参观寺庙,道义被寺内的景色深深吸引,陶醉其中。待他清醒过来时,一切景象空无虚有,只是那金碧辉煌的佛寺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大师悟到刚刚是文殊菩萨显圣,化险为夷。于是道义将脑海中寺庙的形象描绘下来,献给唐玄宗。

五台山的金阁寺是由不空大师(佛经四大译师之一,密宗创始人之一。)创建的最早密教中心。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年),不空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金阁寺。据传说金阁寺是按照道义悟见的金阁寺样式而建。但实际上,也是参考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监工也是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佛像均为明、清及之后修复重建的。

了解的寺庙的建寺传说和缘起,接下来就去参拜金阁寺。寺院的牌坊紧邻马路,旁边是停车场。牌坊是木质结构,四柱三楼三楼头,上覆金色琉璃瓦,檐脊上饰有瑞兽,斗拱密致,柱基夯实,基石上面还刻有“福”字,五福临门好运在。中门上书“金阁浮空”,字里行间就体现出寺院高耸的地势,宛若空中楼阁。

牌坊后是级登临台阶,两侧栏板刻有精美图案,柱头上雕有各种祥瑞饰物。抬头仰望寺院的山门,是一座石牌坊,中门上刻有“南天门”三个大字,紧闭的两扇石门上,雕刻有太极图,门洞周围饰有图案;檐下斗拱雕琢逼真,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山门之后是天王殿,殿前广场上塑有威武的石狮和雕有盘龙的石幡杆。两只石狮体态丰盈,昂首挺胸,相互对望,狮口大开,霸气侧漏。

天王殿内整洁清爽,一尘不染,佛像布局考究。居中是弥勒佛,笑看红尘事,包容世间人,红尘不过是虚空,生命不过是无常,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看破世事难睁眼,阅尽人情暗点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磨砺,凡心也许会离菩提心更近一些吧。弥勒佛的两侧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拜过天王殿,出来就是第一进院落,巍峨气派的大悲楼矗立于眼前,重檐歇山顶,上覆黛瓦,殿宇四周出廊,藏红色的廊柱,其间饰有镂空雕刻的挂落,图案有奇花异草,瑞兽祥云,处处透着吉祥。四周是大理石的栏板,柱头雕有精美的莲花朵朵。

庭院中还有一座宝鼎和一石牌坊,牌坊上刻“天庭”二字,看来是到了非人间。

大悲殿内供奉一尊千手观音菩萨圣像,高达17.7米,蔚为壮观。菩萨头戴宝冠,冠顶是阿弥陀佛的法相,身着宝衣,双手合十在胸前,背后左右两边各伸出二十只手,每只手内都有法器,善目低垂,神情慈悲,俯瞰祈福的众生。

这座宝像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年)所铸,由代籓睿王捐资,之后有信徒将铜佛施以薄泥贴金,即成现在的千手观音金身法相。

千手观音菩萨的两旁还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均为结跏趺坐,手结佛印的金身法相。殿宇两壁各供有十二尊塑像,为“二十四诸天”护法天神。

观音殿后是一字排开的十九间建筑,下层为石砌窑洞,是僧人居住的地方,二层为木构建筑的佛殿。中间内砌石台阶,通向二层楼阁和后院。

二层佛殿众多,分别有:毗卢殿、华藏海会殿、凌霄宝殿、十二圆觉菩萨殿、五百罗汉殿、地藏殿、药王殿、三皇殿、送子观音殿等。这里体现了寺院的包容,释儒道共存,三界中,五形外,皆有佛法,共证菩提。

三皇殿供奉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既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是指原始社会后期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道教把他们奉为神灵现世。

第二进院落清幽雅致,两株古树灵气十足。中间是大雄宝殿,单檐硬山顶,面宽阔五间,臧红色的门窗和廊柱,配上黛瓦及汉白玉的月台围栏,色调沉稳,庄严肃穆。

殿内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有十八罗汉。这里的罗汉造像与台怀镇中的普化寺类似,都是颧骨突出,骨骼凸显,神情让人畏怖,面恶心善;不必执着于像,一切皆是虚空。

大雄宝殿后是“天开圣境”,内供卧佛。此外,寺内还有含光大师的舍利塔,他是不空的弟子,也是金阁寺的第一任主持。

佛国圣境五台山,千年古刹金阁寺,高耸入云端;寺内供有五台山最大的佛像——明代铜铸千手观音,世外桃源般的清幽环境,文化底蕴厚重的佛国圣境,值得一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