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桥中国四大古桥中唯一不收门票的

年代:北宋公元年;

坐标:福建泉州洛阳江入海口;

精华: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北宋大书法家蔡襄主持修建;8座古塔及其他石刻。

一、简介

洛阳桥,初名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年),为北宋大书法家蔡襄主持修建,历时6年完工。

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桥与安济桥(即赵州桥,河北赵县)、卢沟桥(北京)及湘子桥(广东潮州),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现存桥长米,桥的南边为泉州东郊,北边为惠安县,由于历代重修,的许多构件已非北宋原构。桥宽7米,两端桥头、桥中央左右分别设有经幢、石像、塔等,部分是宋代原物。

二、忠惠蔡公祠

从泉州古城区过来,这座蔡襄祠是必经之路。

作为历史记载洛阳桥修建的主持者,加上为官政绩卓然,又是北宋大书法家、文学家、茶文化家,早在宋朝时,当地人就位他们的福建老乡建祠纪念。

祠中放置着许多历代修建、重修万安桥的石碑,石桥残存的构件等,不乏精彩之作。

从石狮的发型、神态,推测下图这块残存的石狮构件,有可能是宋代原构。

万安桥历时6年完工后,蔡襄亲自写了篇《万安桥记》,全文字,记录了建桥的时间、完工的时间、有贡献者、资金来源、修桥的意义等等。相传,祠中的碑文是他亲手书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文如下:

「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佑五年庚寅,以嘉佑四年十二月辛未迄功。

址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为其长而两之。糜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职其事者:庐锡、王实、许忠、浮图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祭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返京,道由出是,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洛阳桥

“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洛阳桥以开创性的工程技术,与鼎鼎大名的赵州桥齐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创“筏型基础”桥墩,同时用生蚝巩固基础,科学及结合生态的筑桥方法,使洛阳桥经受了近千年台风、地震、战争,桥墩依然坚固。

▲看着筏形桥基与稍远处的几只小船,

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桥基采用大石条垒砌,

铁锭扣合。

宽达7米的桥身,可以轻松通行汽车,事实上在上个世纪30年代,蔡廷锴将军率19路军驻闽时,曾重修此桥铺上水泥,使其可通重型汽车。49年后才将其恢复为石板路。

▲洛阳桥老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桥边有五种类型、8座石塔。从塔檐、须弥座的曲线及塔身的佛像及整体风格,除了镇风塔,其他估计都是宋代遗存。

「洛阳桥南北桥头共有四座塔,还有四座位于中洲岛桥头两旁,反映了我国风水塔建造位置的特点。根据传统风水学原理,在洛阳桥建塔主要起到3个作用:

①可平灾,保护石桥和过往行人;②能镇住洛阳江出水口的龙首,使当地的财水不外流,保佑居民能够一帆风顺;③兴当地的文运,盼望人才辈出。」2

●五轮塔

坐落在南端桥头东侧,莲瓣纹、“金瓜型”束腰的线条、弧度,都呈现一种宋代的优雅气质。

●十方塔

为中国楼阁式塔,三层塔身由上至下分别刻有“十方三世一切佛”、梵文及佛像。

●镇风塔

坐落在桥的“中洲”,为近代重修,与其他塔风格、气质大异。

●陀罗尼经幢塔

距镇风塔数米,为泉州各大佛寺可见的样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属宝箧印经式塔,位于中洲的榕树荫下。

「阿育王塔塔身四面开圆拱形佛龛,龛内分别是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图、菩萨以眼施人图、摩诃萨埵舍身饲虎图和月光王施宝首图等佛本生故事浮雕。」2

●月光菩萨塔

距“泉惠交界”碑不远,与阿育王塔属宝箧印经式塔,因塔身西面雕有月光菩萨头像而得名。

▲塔身东面刻有梵文

▲西面的月光菩萨头像

北面刻“涅槃经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常住三宝。”

●桥北双塔

样式与上文桥南的楼阁式塔相似。

桥的南北两端,各有2尊石雕武将守卫,均身披坚甲、手执长剑。

过了中洲,继续往北走,地上可见一块“泉惠交界”的石碑。而桥的北端是蔡襄母亲的故乡——惠安,传说蔡襄能长时间在家乡福建当官以及修建这座桥,都和他母亲不无关系。

巧的是我的外公也是惠安人,当年他年纪轻轻就下南洋,再也没有回过乡,因此,我母亲也从来没有回过福建的家乡。

从桥南走到桥北,有种无法言喻的亲近感。

看着在这座千年古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和当地人一起在桥上“走南闯北”,不禁感叹这仍是一座“活着的桥”,即便千年过去了,两岸人们的生活还是和它息息相关。从这一点看,洛阳桥胜过如今的赵州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