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复色 http://m.39.net/pf/a_6185659.html“文殊师利”,新译为“曼殊室利”,是“妙吉祥”之意,“文殊师利菩萨”就是妙吉祥菩萨,有时候佛经中也称他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菩萨在娑婆世界示现降生之时,生在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之中,他出生时,有十种瑞相——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华、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泽、猪诞龙豚、六牙象现。弥勒菩萨曾告诉善财童子:“文殊师利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佛说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也说,“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当释迦牟尼佛还是年轻的王子的时候,他看到生老病死,就是文殊菩萨的示现。在佛教中,文殊菩萨心甘情愿的做着释迦牟尼佛的助教,在诸多佛经中,文殊菩萨惯用非常规方法度化众生,与释迦摩尼佛配合得天衣无缝。他曾语出惊人“不用见佛,不用求法”,如此的“不按套路传法”,和他现在示现的手持宝剑、经书,高坐在大狮子上的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不管形象如何变化,度化众生的方式多么“不按套路”,文殊菩萨爱众生的心,却始终没变过。在文殊菩萨选择五台山为道场之前,五台山气候恶劣,文殊菩萨就变身成一位老和尚,到东海龙宫,“骗取”了龙王的歇龙石,龙王的石头有着妙用,自打五台山有了歇龙石,五台山变成了清凉宜人的圣地,造福了一方百姓。《清凉山志》中《李靖射圣传》记载:“唐雁门太守李靖,在京时,亦先尚释(释迦牟尼佛)。曾纵马狩猎,于中台之野,见一僧与妇共浴于池,靖大怒,援弓射之。僧带箭而逃。追及真容院,见该殿文殊右肩带箭,靖乃悔泣,礼谢而去。北魏年间,在文殊菩萨的教化下,五台山已然成为佛教圣地。一日,文殊菩萨变身成一位怀孕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到五台山,仅以一缕头发,向僧人讨要食物,僧人不给,后来僧人得知妇女为文殊菩萨示现,后悔不已。文殊菩萨以此,给众生讲述了平等法门。类似文殊菩萨通过种种方法度化众生的故事,没有被记载下来的,应该还有很多,文殊菩萨就是这样不厌其烦的以各种方法来度化着众生,所以,当我们到五台山朝拜,才会发现文殊菩萨有“千身”。有人会问了,文殊菩萨在哪呢?其实文殊菩萨就在我们的内在,我们的本性就是文殊菩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佛性本具足、智慧本具足的。我们常常忆念文殊菩萨,念诵他的心咒,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白居易曾有诗——《行香子·文殊菩萨》,这样写到: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是啊!愿生净土,愿生法王家,这应该是每个佛弟子的愿望吧。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每日于此闻思修行,与您分享修学中的感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