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石窟建造千年,这座石窟内大佛规模最大

神都洛阳是华夏文明之一,有着多年的文明史,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被称作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又有“牡丹城”之称,唐三彩更是这座城市的标签,龙门石窟、白马寺、老君山等更是一流的风景区,置身此地能够感受到几千年来浓烈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气息。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首,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合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年,孝文帝以男伐为名迁都洛阳,为了纪念其祖母冯太后开始在洛阳龙门建造功德窟。这个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时代延续最长的一个石窟,也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

龙门石窟在唐朝时期开始兴盛,终止与清朝,历经十多个朝代不断营造长达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现在已经称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这么朝代,龙门石窟因人为原因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如今保存存洞窟像龛个,人造像11万余尊。

龙门石窟石像多为皇家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各朝各代皇亲贵胄为自己的亲人建造的石窟,在这里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这里有皇帝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石窟内最著名的景点就是卢舍那大佛、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了。卢舍那大佛坐落于半山腰,嘴角内陷,略作微笑,神态庄严又不失慈祥,被外国游客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萨”和“世界最美雕像”。

这座大佛是大千古女帝武则根据自己的样子雕刻的,高17.14米,头高4米,光是一只耳朵就接近两米,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内艺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雕像。从唐朝到如今,岁的痕迹、人为的破坏、盗窃让这座大佛伤痕累累,额头上的白色水垢印、身体上裂缝……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内最早的一个石窟,是为了北魏孝文帝祖母冯太后而建造的功德窟,洞窟内四壁和窟顶都雕刻了多个各种样式的佛龛,碑刻题记多,是中国石窟内保存石像碑刻题记最多的一个石窟,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北魏历史及石窟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所建造,根据史料记载宣武帝计划建造三所洞窟,即宾阳中洞、南洞、北洞,因发生宫廷政变仅完成了一所宾阳中洞,而南洞和北洞直到唐朝才有主要雕像。这做洞窟从公元年开始建造,历经24年建造完成。石窟内释迦摩尼为主,两边则是栩栩如生的释迦摩尼的弟子和菩萨,这些雕像面带笑容,给人一种深邃之感。北魏时期崇尚以痩为美,所以这些雕像都脖颈细长,体态修长。

龙门石窟是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的,西山石窟多为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雕像,大小洞窟有50多个。东山石窟全是唐朝时期的佛龛,大小洞窟为20多个。还有北魏时期建造的香山寺,后来唐朝时期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遗身而重建。

石窟艺术不仅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而且龙门石窟陆续建造了余年,经历了天竺、印度、新罗等多个的国家的建造和雕刻,龙门石窟出现欧洲、古希腊风格的纹样,堪称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