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曰:“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传说,龙有九个儿子,有很多种版本,常见的有这九子: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麒麟。在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皇帝在的地方或是皇帝使用的物品才能用龙的图案,如龙庭、龙袍。在佛教中,龙是护法神之一。在梵语中,龙称“那伽”,长身无足,又译“龙象”,是阿罗汉中修行最勇猛者。在《孔雀王经》、《大云经》、《僧护经》等佛教经典中,均记载有龙王护持佛法的故事。说龙有九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子,九为虚数,说明龙的儿子有很多,寓意封建帝王多子多孙、朝廷巩固。
▲摄影:延诚法师
作为皇家寺院,少林寺常住院内有很多精致贵重的雕塑、石刻等。认真观赏少林寺的各个殿宇、亭台,我们很容易发觉,“龙九子”都有体现,凸显了少林寺内精湛的建筑与雕刻艺术。
龙子赑屃
,又名龟趺、填下,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在少林寺常住院内,到处能见到赑屃的形象,如少林寺《圣旨》碑、《小山和尚行实碑》、《少林大宗师裕公道行碑》、《乾隆皇帝诗碑》、《释永信法师荣膺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碑》等,碑座均为赑屃雕像,工艺精湛,造型大气。
龙子螭吻
,为“龙生九子”中的老二,传说是龙头鱼身,口润嗓粗,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在古建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少林寺里的各殿堂屋檐上,如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普贤殿、紧那罗王殿等,均装饰有“螭吻”龙兽,显得庄严美观。这些外形精美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充满艺术色彩。
龙子蒲牢
,排行老三,形似盘曲的龙,平生好鸣、好吼,寺院大钟上的龙形兽钮就是它。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虽为龙子,却最怕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联曰:“蒲牢鸣百八,座梦醒三千。”少林寺大雄宝殿、戒坛前的大钟钟纽上均铸有蒲牢造型,钟楼内的大钟钟钮上也有。
龙子狴犴
,排行老四,又名宪章,形似虎。因它平生好讼,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它的像。传说狴犴不仅性如烈火,好行侠仗义,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匍匐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历史上很多少林高僧出任僧官,僧俗或僧人之间有争讼,到少林寺打官司,所设的公堂内两侧就摆放有狴犴。现在,少林寺的很多院落和殿堂大门上,也装饰有狴犴头像。
龙子饕餮
,排行老五,《山海经》中介绍其特点是:形状如羊身人面。《神异经·西荒经》载曰:“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它性情凶恶,贪吃,是贪欲的象征,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古人多将它的头形刻于鬲鼎和酒具、器皿之上,以作装饰。少林寺方丈室前的“中华鼎”上,就铸有饕餮的图案。
龙子趴蝮
,排行老六,又名帆蚣。传说它的形象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平生最喜欢水,伴水而居。它爱喜波弄水,长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擅水性,喜欢吃水妖,据说是龙王最喜之子。人们慕其水性极好,常雕于桥柱上,希望能慑服江河,免除水患之灾。少林寺藏经阁前的月台两侧,都雕刻有趴蝮形象,每逢下雨时,月台上的积水从趴蝮口中吐出,宛如一道美丽的风景。
龙子睚眦
,排行老七,为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俗语云:“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常将睚眦的形象刻镂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以增加其强大的威慑力。如少林十八般兵器中的少林宝剑剑柄上,都雕刻有睚眦的形象。
龙子狻猊
,排行老八,形似黄色狮子,喜好烟火。古书上记载,狻猊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在佛教中,说狻猊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古人将其形做成空腹香炉,燃香料于腹中,使香气仅从口中喷出。现在的铁质或铜质香炉腿部,多有狻猊图像造型。在少林寺各个殿堂前的香炉上,都镌刻有狻猊形象。在少林寺文殊殿,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即为狻猊。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龙子麒麟
,为龙的小儿子,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猪尾于一身,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据说,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且能吐火,声音如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古来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说法,民间也笃信麒麟是消灾解难、驱除邪魔、镇宅避煞、催财升迁的吉兽。少林寺大雄宝殿内,有两尊麒麟柱基,高达1.2米,尤为壮观。
▲摄影:延诚法师
从“龙九子”形象在少林寺的充分体现,可以看出,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众不同的地方。历经一千五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少林寺依然保持这些传统的建筑、雕刻造型,这也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