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楚,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马楚政权存世时间不长,却在五代乱世中带给了湖南近半个世纪的安定,不仅是十国中有名的富国,而且文化成就可圈可点。如当时的“天策府十八学士”,是湖南古代史上不曾多见的文人群体,也是五代乱世中难得的一道文化景观。马楚以长沙为都城。今长沙市区的开福寺、马楚巷、马王街、马坡岭、碧湘街、圭塘河等地名,都是马楚时代的文化遗存。
马楚历代君主都崇信佛教,因而修建了不少寺庙。如绵延千年的长沙开福寺,即始建于马楚时期。除开福寺之外,马楚还修建了东明寺,扩建了道林寺。虽然这两座寺庙如今已荡然无存,可它们与开福寺一样,在湖湘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史料记载东明寺位于长沙城南五里,大致在今长沙南门口与新开铺之间。马楚修建东明寺的起因有点玄乎。据说一天夜里,有人从城墙上看到远处火光冲天,彻夜不灭。第二天,官府派人前往火光地察看,发现一口古井旁横卧着一尊石像。石像的半截被泥土掩埋,露出的部分呈青色,表面光洁。人们将石像挖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尊观音菩萨像。用水洗干净后,石像显露出观音的妙容慈相,犹如出水莲花。观音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救苦救难著称于世,历来在民间极受追捧。如今观音菩萨突然降临,自然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要求修建寺庙,供奉这尊观音像。官府于是顺应民意,在此修建了东明寺。
长沙南楚古都东明寺建成后,善男信女纷至沓来,庙里常年香火旺盛,声名远播。但进入北宋以后,由于庙舍年久失修,东明寺逐渐衰落。北宋元祐年间(-年),东明寺长老迁公力图求变,舍弃庙里的观音像,改为供奉禅宗祖师,结果不仅未能振兴寺庙,反而加速了东明寺的败落。后迁公被迫弃寺而去,东明寺一度荒废。不久,来自宁乡沩山密印寺的海禅师入住东明寺(此后寺名又称崇教寺),重新搬出废弃的观音像加以供奉,又修缮了寺庙,使得东明寺的面貌焕然一新,前来参禅学佛的士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到了北宋末年,佛门清静之地东明寺,突然成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