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刹遗风·寻僧宇传奇
山里
有座庙
+
五台黄庙镇海寺
章嘉活佛度众生
总期第期
如果在民间做一项调查:“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是哪一位?”排在第一的,一定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是谓家喻户晓。只要说起观世音菩萨,我们脑海里立刻浮现一位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脚踏莲台,法像慈祥端庄的女性形象,她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
但是,在五台山镇海寺,却有这样一尊观音像:头顶螺结,脸生黑须,泊然禅定,一副年高历深之态,好像是在山中修行多时,而终于得道的形象。
▲镇海寺的观音菩萨
很多人看到这尊长胡须的观音像后,会心生疑惑: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相还是女相?
其实,在我国唐朝之前,观音菩萨的像都属于男相,古印度的观音菩萨也属于男相。《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
《悲华经》中也说到,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镇海寺的观音菩萨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观音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
后来,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唐代观音逐渐由男性变为女性。宋末元初,女性观音已基本定型。
▲观音菩萨
因为人们在苦难的深渊中只要诵念观音的名字,观音就会立刻前来拯救,他所表现出来的温柔怜悯、深切的同情心、自我牺牲的精神都体现了一种母性爱。
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慢慢深入人心。
但是,其实菩萨没有所谓男女的性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以三十二种身相,又名三十二应身随缘示现。
所以,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时,可示现大丈夫相,也可示现庄严女人相,不论是哪一种相,都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显现的一种“相”。
镇海寺的观音像,是专从印度请来,这尊造像长有胡须,充分显示出镇海寺的与众不同。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以后再见到长胡须的观音像,也不会觉得奇怪了。那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走进镇海寺,看看这座寺院除了长胡须的观音菩萨,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始建于明代的镇海寺,便是黄庙的代表之一。
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是章嘉活佛普度众生的殊胜道场。
▲镇海寺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米,寺庙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的格局。
▲镇海寺一角
相传,在镇海寺附近的镇海塔下,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海眼,一旦发水,方圆几百里便会沦为汪洋大海。
文殊菩萨不忍众生受难,便大发慈悲之心,将文殊寺的铜锅拿来盖住海眼,后又在铜锅上建塔,取名镇海寺,又建一寺,名为镇海寺。
气势恢宏的各大宝殿
从山脚下仰望镇海寺,犹如深绿丛中一点红,寺庙被掩映在松柏杨柳之中,美不胜收。
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
山豁口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走在松树林间的蹊径,再听飒飒的松风,给人一促静寞幽深的感觉。
▲镇海寺山门外
入寺四望,南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于(山免)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在五台寺庙区还是少见的。
寺内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兹镇海寺者,乃交口之幽丛,当台怀之胜概,崇基峻刹,缁流禅诵之堂,奥境灵区,法驾经行之地。”
▲镇海寺
镇海寺的建筑气势宏伟。寺庙里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祈福殿、伽蓝殿、塔院。
天王殿与山门合二为一,殿内两旁是怒目凝视的四大天王,正面供奉的弥勒佛金身璀璨,笑容迷人,弥勒佛像背后是精明强悍的韦陀菩萨像。
▲天王殿
大雄宝殿,面宽三间,15.6米,进深11.6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又为转角殿。
殿内正面佛坛上供“横三世佛”,中为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镇海寺
这三尊佛像通高1.7米,均为木雕,一色金妆,背饰圆光,顶结螺髻.眉显白毫,两耳垂肩,面相方圆,眼观鼻,鼻观心,超脱了喜怒哀乐,摒弃了七情六欲,凝神人定,妙相庄严。
▲殿内塑像
释迦牟尼佛身旁塑有其两大弟子阿难、迦叶。三世佛背面塑倒坐观音,高1.8米,两旁为善财、龙女。
▲祈福殿
祈福殿是章嘉活佛修炼的地方,也是僧人们做早晚课的地方。
伽蓝殿内供奉伽蓝菩萨,殿外,飘扬在空中的祈福带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镇海寺一角
脸生黑须的三大士
观音殿外,悬木匾一块,上书“性目净果”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所书。
殿内悬木匾两块,一块上书“金光轮藏”,为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二年()所书。一块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匾,是乾隆五十七年()三月下旬为镇海寺写的四首七绝。
▲观音殿
殿内正面佛坛中间塑观音菩萨,左边塑文殊菩萨,右边塑普贤菩萨。
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这三尊塑像,通高1.9米,三大士均为庄重、伟岸的男子形象,头顶螺结,脸生黑须,泊然禅定,一副年高历深之态,好像是在山中修行多时,而终于得道的形象。
▲观音菩萨
这种塑像表示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资历深远、性格稳重刚毅。另外,左边还塑有绿度母。
“度母”为藏传佛教女神名,传说为观音菩萨本尊,以颜色区分,现为二十一相,以白度母、绿度母最为常见。
右边塑白文殊菩萨,塑形别致,左腿下垂,右腿上盘,横坐于卧狮背上,除菩萨之冠、坐狮尾巴和肩膀两侧之花外,通体白色。
▲镇海寺一角
为什么三大士都长有胡须?
一是因为这三尊菩萨都从印度请来,印度和内地寺庙造像不同,所以才长有胡须,这充分显示出镇海寺的与众不同。
二是因为这是他们成道后的形象,是苦行时所现的真容。
▲镇海寺一角
通顶耀目的舍利宝塔
塔院内建有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吉的肉身舍利灵骨塔,这座舍利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
▲章嘉活佛舍利宝塔
铜顶耀目,白塔巍峨,使人不禁升起一股油然而生的敬意。
墓塔八面雕有精细的人物图案。章嘉活佛是黄教中一个历代沿袭的职位,其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活佛。
▲宝塔一角
康熙皇帝尊章嘉活佛为“大国师”,让其统管内蒙五十旗。第十九世章嘉活佛、即末世活佛被袁世凯委任为北京、西宁、五台山黄教的首领,后来还担任了国大代表。
这个末世活佛在五台山拥有极大权力,因镇海寺是他的行署,所以镇海寺的规模也日渐庞大。
▲镇海寺一角
塔高九米,状如藻瓶,白身铜顶,基座八角,每角塑有一个金刚力士,基层八面雕有神奇的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并雕饰山水鸟兽,花草树木,浮雕之精细华丽,在五台山也极其罕见。
神秘殊胜的佛堂音乐
除了雄浑壮阔的建筑,诵经音乐仪式也是镇海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镇海寺一角
每当有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时,他们会运用钟、鼓、骨笛、钹、铙、金刚铃、海螺、六弦琴、大号等法器演奏。
在诵经音乐仪式中,人声诵经占整个法会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法器的演奏和法器伴人声诵经。
▲演奏法器
虽然法器演奏在整个诵经仪式过程中起的是辅助性作用,但确实佛教诵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演奏法器来表示以最隆重的礼节敬请诸神灵。
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
▲祈福殿内
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藏传佛教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梵音阵阵的古刹镇海
每天,镇海寺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前来朝拜,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佛祖传道的圣地。
▲镇海寺一角
仰望空中飘扬着的五彩经幡、手上拨动着神圣的转经筒、心中默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希望能在这里感受无上的佛法和智慧,得到人生的感悟。
▲观音殿前的游人们
瑰丽的色彩和神圣的经文不断地向人们传送着上天和神灵的祝福。
这是一片与世无争的土地,这是一座古朴庄严的庙宇,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你带来清凉美好的印记。
▲镇海寺一角
编辑:佩玥
摄影摄像:张超张颖楠永生白鹤
来源:五台山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