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江津。
没时间游览它闻名遐迩的白沙、中山和塘河古镇,却走进了名不见经传的石门镇。
江津石门镇,严格意义上来讲,还称不上古镇。因其濒临长江,水运便利,坐落着不少工业企业。石门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现代的烙印。
石门印象但是,往昔的痕迹还是可以在这里轻易找到。尽管过去的形象并不集中,也不突出,但只要你在爬坡上坎时专注地搜寻,关于过去的故事依然将清晰地呈现于你的视线。
石门老街其实保存得很好,走进它高低错落的新楼旧房簇拥的街道,有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味道。
时光在这里流动得相对缓慢,然而,年华流逝的沧桑,在老街的温柔里却让人倍感凄凉。
我越来越不敢在天然去雕饰的老街小巷里闲逛,情感这种东西,最挡不住不加修辞的与从前似曾相识的具象。
我不贪慕屋檐下的阴凉,勇敢地走进重庆八月的阳光。灼热的太阳放肆地照耀长江,我要顺着老成渝铁路的铁轨走,带着滚烫的热情,去拜访石门大佛寺,以观音菩萨净瓶内的圣水,洗涤我回忆从前时感觉上的沮丧。
大佛寺石门大佛寺就在长江边的半山腰,建筑布局为七重檐山顶,抬梁式梁架,十分“标新立异”,甫见它之游人,甚觉新奇。
过山门,拾阶而上,但见庙宇层次分明,每一层皆雕梁画栋,形制精美。
形制精美朱漆木墙,雕花门楣,古朴端重。光是望见这七重规整的重檐,便让人心生敬畏。
大佛寺,大概是石门最地道的古迹。它始建于北宋早期,距今已逾千年历史。
但这古老的寺庙确实鲜为人知,重庆人问禅,通常都走华严寺。
观音登上陡峭石梯,进入正殿。迎面一尊高大的坐莲观音像,背靠崖壁。
仔细打量,这尊佛像为岩体雕琢而成,不是我们通常遇见的“泥塑菩萨”。至此恍然大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摩崖造像了。
目测造像高近15米,慈眉善目,神态自若。其衣袂雕工灵动,似能迎风飘动。
难怪这尊佛像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佛”,这样的名头,褒扬的是古代的匠人,赞许的是他们精湛之技艺。
石门观音目视前方,那个方向正是千帆竞流的长江。大概,在这里立尊菩萨石像,表达了古代人祈盼江上行舟一帆风顺的朴素愿望。
守我恭敬地向菩萨做了个揖,倒不是想要实现什么自己的欲望,而是为它经历了无数春秋依然留存的现状拜倒,也向千年前创造了它的匠人致意。
这座苍老而充满活力的寺庙,让我知道,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哪怕经历沧海桑田,也屹立不倒。
我们不断在创新,不计其数的新鲜事物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但总有些陈旧乃至固执的东西,会神奇地积淀与传承下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我认为,是它守候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彻底迷失;又或许是我们守候着它们,在迷惘时以之检验初心…
火车有汽笛响起,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正在山脚下,长江边的铁轨上奔驰。
它去往的远方,只要我们想,我们也去得了;但它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思想抵达,比如,爱人的心房。#太好玩了我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