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而道场开创者,却是一个来自新罗国(朝鲜)的一位王子,他瘦骨如柴、身高力大,死后却证得不坏金身。就这样,一位不远万里从朝鲜来华的行脚僧,为什么却成为人人敬仰的地藏菩萨呢?中国佛教史上的4大圣山,五台、普陀、九华、峨眉。而这4大圣山,分别是我们东亚宗教,最崇信的4大菩萨的道场之地。而九华山是地藏道场,小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4大菩萨的造型虽有不同,但地藏的造型却十分特别,他是4人当中,唯一一个以出家人造相,呈现给我们世间。我们知道,出家人历来非常讲究威仪,这是佛陀在世时,对僧团制定的规矩。每一个出家人注重自己的举止礼仪,包括在世俗行走时的言行举止。这不仅仅是为了捍卫佛教的尊严,同时也是告诫自己不要轻易地堕入俗世的诱惑,除掉自身习性,端正自我心性和品性。一月的九华山,满山白雪皑皑的一派冬季景象。云海苍茫,烟雾缥缈,正月将至,雪后的九华山,处处银装素裹、端庄素雅。但地上残留的积雪和寒冷的天气,都不成影响各地信众朝拜的脚步。一大早,九华街上已经聚集了众多远道而来的信徒。相传,释迦佛在入灭之前,用神通升至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引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纷至沓来,场面十分宏大。当时释迦佛在诸佛面前,盛赞地藏的孝道和宏愿,并当众宣布,在他入灭之后,未来佛降生之前,就由地藏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代弘佛法,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三个月后,释迦佛入灭,而地藏也依佛祖生前所托,并示现成不同的应化之身,来完成度化众生的职责。另外,在那一次的法会上,释迦佛还讲述了地藏的4个前世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婆罗门女的故事。故事中讲:地藏作为婆罗门女,其母亲因为种下了许多的罪孽,然后,其援手救助自己的母亲。最终,其母亲得到了超度。于是,她便发愿要生生世世度化众生,这就是地藏菩萨的一个佛缘的开始。从此以后,他生生世世示现各种各样的身相,以此传播佛法,救度受苦受难的众生。正因为如此,在传统的佛教里面,地藏就被赋予了一个生生世世度化众生的一位大菩萨的形象。其实,地藏的4个本生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发愿广度六道,罪苦众生,立下“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也正因为这样的大愿,被人们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信仰,当初在印度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虽有一点点迹象,但实际上,在印度传统佛教中不被看重,都未能列入印度的4大菩萨弥勒、观音、普贤、文殊之中。另外,在印度信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微不足道。不过,这样的现状,一直到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失,也都未能改善。与此相反,地藏及其信仰来到中国以后,不仅没有湮灭,却意外获得重生。而且摇身一变,却成了中国佛教供奉的4大菩萨之一。不过,这所发生的一切,都因为一个名为金乔觉的朝鲜(新罗)僧人相关。公元年,一个行色匆匆、粗衣破衫的僧人来到了九华山,僧人遥望山间,看到此地山峦耸立、百里绵延、霏霏缭绕、清凉无比,简直就是一个修行圣地。于是,这个名叫金乔觉的朝鲜和尚,毅然确定驻留这里,不在四处漂泊,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金乔觉,法号地藏,出身一个新罗国的王室家族,新罗国就是如今的朝鲜。其24岁落发为僧,随后跨海求法来到中国。当时正是大唐盛世,佛教的许多经卷译本都在广为流传,其中大、小乘经典都落户中原,整个宗教发展都处在鼎盛阶段。特别是都城长安,寺庙林立。我们知道,中国在唐朝时期,可谓是最开放的时代,当时东西方的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在此间碰撞与融合。时常会有一些来自印度的高僧,到华布道讲经,并向朝鲜三国、日本等国家散播佛法。因此,吸引了一些国外僧侣来中国求法,金乔觉便是其中之一。九华山有一座修建在山腰岩石上的寺庙,叫做“东崖禅寺”,是现在九华山的四大丛林之一。它的建造源于禅寺旁边一块被称为东亚的巨石,传说,此石就是金乔觉初到九华时的依止之所。他每天爬上这块巨大而平坦的岩石,坐禅诵经、息止妄念。相传,在九华山上有一个富甲一方的员外,叫闵公。常常布斋好善,他曾发愿要供斋名僧侣。当供斋99人的时候,刚好来了一个和尚,闵公上前:师父过来化斋,算上你我刚好供斋人。和尚回答:我来不是化斋,是化山头,我要找一块地盖一所寺庙。闵公忙问和尚:你需要多大的地方?和尚说:我只需要一块袈裟之地就行。闵公一听回答说:那你可以随便挑,想选哪块地都行,我都可以送给你。令人想不到的是,只见和尚将袈裟向空中一撒,化作一团红云,将九华山的99个山头都覆盖其中。此时闵公见状,顿时目瞪口呆,不过他看见和尚佛法无边,便把整个九华山都献给了和尚,还把自己独生子叫到和尚跟前,请和尚收留为徒,并取法号“道明”。其实,这个和尚,就是来自异国的朝鲜高僧金乔觉,也是日后,传说中的地藏菩萨。从此之后,九华山也成了地藏的袈裟之地。如今的九华地藏造像前,我们总会见到一僧一俗两个站着的脋侍。其中位居右位,头戴员外帽,白须飘然的年老长者,就是闵公老员外。而居在左边尊位的年轻出家僧人,就是当年闵公的儿子,法号“道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