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字文第18集

81:00《千字文》(第十八集)张清泉教授主讲台南极乐寺/10/11刚刚介绍了《道德经》还有儒家,道家、儒家有关两端、有关“对法”,虽然有些用词不一样,可是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概念。那么在佛典里头、在佛家里头,它叫做“对法相因”,道家叫做相反又相生,儒家就叫做两端或者叫阴阳。《中论》里头最有名的叫做八不中道。什么叫八不?就透过八个概念,否定的概念,这个否定的概念两两相对,透过这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又给它否定,去显示出中道的精神、中道的意涵,所以叫做八不中道。哪八不?这个八不总共有四组,第一组就是不生、不灭,这个我们都常常听。有生有灭就是对立,是相对立,有生有灭;又不生,不生当然就是灭了,可是又不灭,不灭当然又是生了。所以既肯定又否定,否定再否定。透过否定否定让你去体会,因为很多东西就是到最后叫做不可思议。我们讲这个道理,道跟理差别在哪里?不可思议的叫做道,不可思惟、不可议论的叫做道;一旦落入第二层,可以思考、可以议论的就叫做理,简单这样区别,可思可议的叫做理,不可思议的叫做道。所以宋明理学家,有的又叫做宋明道学家。宋明理学还是宋明道学?常常听的是宋明理学。我们有一句话说,你这个人不可理喻。什么叫不可理喻?没办法跟你讲道理。可以讲道理,可以透过道理来明了,那个叫做理。所以道理道理,如果不严格区分的话,道理可以相通;如果要严格区分道跟理的差别,这个我们再进一步探索最究竟的那个境界,就是道的境界,不可思不可议,真正的究竟空也是不可思不可议,可思可议就落入理。所以我们透过不生不灭这些思惟,这些都是思惟跟议论、跟讨论,去体会那个真正中道的意义。真正到了中道的意义,没办法说,一说就错了。所以《维摩诘经》讲,维摩诘到最后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法门?沉默。不能讲,一讲就不是了。底下这些都是透过一些方便的文字、思惟、议论去体会中道。不生不灭这是一组。不常、不断。常就是永恒,断就是断灭。非常非断,亦常亦断,这是第二组。第三组是不一、不异。一就是同,异就是不同。不一不异。最后一组叫不来、不出,有的版本翻成去,不来不去。出就是去,出去,出去。不来不去。所以《心经》上面也有讲:“是诸法空相”,底下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头,不生不灭跟这里一样;不垢不净,垢就是污垢、污染,净就是清净;不增不减。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面向去描述,去让我们体会什么是空相。光这两个字就很有得参了,既然是空,怎么会有相?“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底下,因为《心经》整个都是讲空空空,都是无无无无无无,到最后一个“真实不虚”,这才是有,不虚就是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当然我们在还没悟得真正的究竟真空中道之前,这些都是第二层,都是理,都是可思可议。真正领悟了,不落入言诠,所以禅宗要不立文字就是这样的。可是不立文字又不离文字,光“不立”这两个字也是文字。你要透过文字,所以透过文字叫做文字般若,这叫方便般若。般若有三种,最后那个叫实相般若,对不对?然后起观行的呢?观照般若。所有这些工具,文字、语言、经典,这些都叫做方便般若,所以文字般若。不立文字也不离文字,透过这四组概念去体会中道,《中论》讲的八不中道。《大智度论》里面也有中道,《大智度论》里面有一段话,常,无常,常跟无常;苦跟乐;空跟实,就是有,实就是有;我跟无我。“离是二边”,离开常跟无常这二边,离开苦跟乐这二边,离开空跟有这二边,离开我跟无我这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真正的智慧就是不即不离。他讲离,离也是一边;不离,不离也是一边,所以怎么讲都没办法讲彻底,都是方便。离开这个所谓的二边,二边也是两端,也是对立,行中道,行就是去体会、体悟,体悟中道,这样才是般若波罗蜜。好,刚刚有提到《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维摩诘居士跟文殊菩萨在演述,演述什么叫不二法门。举了那些众大德,众多的这些大士们,他们各自发表对不二法门的概念,里头就有三十一组二法相对又相因,这两法、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立的,可是又相因,相因就是互相为因,跟前面道家讲的相生意思又相通。相对又相因,总共列了有三十一组,这边我没有办法全部列出来,你们自己有空去翻一翻《维摩诘经》,把它从头到尾看一遍。很好看,像故事一样,很有趣,但是这个趣味背后却有很深的道理。他那三十一组包括我跟我所,我所就有很多,我所有、我所听、我所闻、我所见,等等等,那叫我所;受跟不受;垢跟净,这个是《心经》上面就有了,不垢不净;一相跟无相,后面还很多,就不再列举了。《维摩诘经》列了三十一组,已经比前面那个八不多很多了。还有一个,《六祖坛经》明摆了列出三十六个对法。这三十六个对法,一般人对《六祖坛经》可能他的着眼点、他的焦点、重点不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