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人民敬仰大峰祖师

编者语

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孕育着勤劳的潮阳人民,也孕育着光辉灿烂的潮阳人文。潮阳人民在这片热土上以独特的秉性,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壮举,写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民间文学遗产。

这些民间文学遗产,是潮阳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和财富,也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当中珍贵的一部分。为庆祝潮阳区荣获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潮阳区文化馆隆重推出《潮阳民间文学》丛书,把历年来收集整理的潮阳民间故事、潮阳民间歌谣、潮阳民间谚语筛选结集予以出版。

可以说,《潮阳民间故事》《潮阳民间歌谣》《潮阳民间谚语》的联袂出版,是潮阳民间文学史上一项旷古未有的荟萃之举,也是潮阳现今创文工作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建设性工程!经过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每一篇故事、每一首歌谣、每一句谚语就像深埋在泥土中的珍珠被发掘出来了,淹没在大海中的彩贝被采集回来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工作者不负使命,继往开来!

在这里我们遴选部分民间故事发表,这些民间故事都发生或流传于大潮阳境内,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潮阳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将世世代代永传下去!感谢广大的潮阳文学艺术工作者!谨表深深的谢意!

滑动查看全文

《潮阳民间故事·大峰建桥与七仙化鹤》

马庆浩搜集整理

▲插图:林铿

和平位处练江下游,江水衔接南海潮。南海的涨潮退潮都使练江波翻浪荡,尤其是强风季节,江中波涛汹涌。古时候,和平村的群众过江靠摆渡,每逢恶劣天气,过江的人无不历受惊险。夜间停渡,要过江的人只好望江叹气。

大峰是一位从福建来的僧人,住在和平桥尾山“后灵空”的灵泉寺中。他慈悲为怀,助人为乐,目睹和平的群众过江如此麻烦,便下决心要在江上建造一座石桥,接连江南江北,使过江的人来往方便。

传说当时已在天界的大颠,听说大峰为筹备建桥四处募捐,就托梦向大峰说:“我建寺的木材不需从水陆上运输,你建桥的石头能不能同样不从水陆上经过?”大峰不示弱,就在梦中答应与大颠赌咒斗法。他正思考着如何与大颠斗时,耳边传来观音菩萨的声音:“要斗大颠,去找石母!”正要开口问声“石母何处寻”时,突然一个趔趄,摔进了练江里,他刚叫声“菩萨接我一把”就从梦中醒来。第二天,他出门去找“石母”。

大峰在石尾歧村化缘时,见一村民家中灶前一块“灶橱石”(垫在灶前供盛草木灰用的石片),他突然灵光一闪,便要求说:“你家这块石肯不肯捐送?”那位善良的村民眼见那块“灶橱石”又小又脏,有什么值得捐送?既然有人需要,就是十块八块也尽管拿去。大峰当即喜形于色,马上把“灶橱石”抱往和平。

原来这块灶橱石乃石母,有了它,就能生出“石仔”来。大峰兴工建桥,他以松柏树头砌起桥墩,桥分十八孔,意味和平有十八个乡村(据悉,现在该桥的桥墩,基础全是松柏树头,潜水可以摸触到)。

大峰施展法术,使石母生出条石,要以条石架接桥墩铺成桥面。可是,石母生出来的条石长度不足,无法连跨架接两个墩头,而石母生出条石后就不会再生了,大峰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玉皇上帝被大峰的精神所感动,知道他正为条石短而发愁,有心帮助大峰,于是,派遣七个女儿下凡帮助。

下雨连天,道路泥泞。一天,建桥工地突然来了七个衣衫破裂的麻疯乞丐,脚穿的草鞋沾满污泥,民工一看,吓得远远避开。这七个乞丐坐在条石上,脱下草鞋在石上敲击,样子是要把鞋上的粘泥敲脱,敲敲击击,把所有的条石都敲遍了,也使条石沾满了污泥。人们远远看着,眨眼间,这七个麻疯乞丐不见了,只见七只白鹤向天边飞去。

人们仰望着远翔的白鹤,低头看时,却发现条石都已变长,量其长度,每一块条石都正好架接桥墩。

大桥建成了,人们在桥头建了一座七圣妈宫,意在纪念这七位协助建桥的天仙。

人们步桥过江,桥下潮涨潮退,年年如此,七天仙帮助建桥的美好传说,也一年复一年地传下,七圣妈宫的香火也世代不断。

大峰造福人民,和平人民敬仰大峰,信奉他为祖师,在“后灵空”山麓上,立了大峰墓,并在那里筑设楼阁亭台,使昔日的孤坟荒野变成今日人迹不绝的旅游景点。

▲潮阳宋大峰景区牌坊

??

大峰祖师建的和平桥??

▲郑少燕剪纸作品

▍来源: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编辑:余瑞丰▍审核:翁木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