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但信佛无言,莲花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texiaoliaoxiao/wuliliaofa/m/27338.html

无言亭(苏轼)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作品欣赏

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被外放密州为官。诗人到任后,在此创作诗文三十余首,本诗是其中的作品之一。密州的“羊川”园林、楼台、亭榭,湖光山色是景色绝妙之地。但是诗人的这首作品却不是赞美山水,而是从“无言”处发出想象,烘托出一个充满情趣的佛禅世界。

全诗开篇就直入主题。诗人说欲入佛门,祈求佛祖护佑,脱离苦海的芸芸众生。他们殷勤参拜、毕恭毕敬、虔诚恳切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礼佛图。诗人将信徒沉湎于痴迷的愚憨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又不露声色的略施手段,将信徒推入荒诞可笑之境。

诗人认为众生笃行佛老,却不知佛究竟是什么?“维摩诘”原来是一个居士,他身处凡尘,虽然是白衣,但却自得其乐。维摩诘居士却精通佛理,深的微妙,终于成就佛道,获得无上的智慧。《维摩诘经》中大力宣扬的是,“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的人生境界。

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佛教强调的苦修、受戒、诵经的修行方式和清规戒律。诗人特意选择维摩诘,作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诗人在不知不觉中依然将二者对立,在意象的反差中,将信徒们迷狂般礼佛的盲目无知暴露无遗。诗人将对他们的讥讽和嘲笑,在无言中表露无遗。

诗人认为信徒们如此的愚痴,他们只知道寻觅佛,却不识佛理。如此这般众生自然难识佛理,也难入佛道之境。尾联诗人直接告诉众生,何谓佛禅的根本。弹指,本来是佛教的用语,意思是极短的时间。这句引用自典籍,同时又有以示意言而下含无穷的意思。

偈,这里指佛典中的颂词。这里作为浩如烟海的佛理经卷的代称。众生殷切渴求、谦卑恭敬的祈求佛陀指点迷障,而佛陀刹那间已将“千偈”授了,众生终亦懵懂无觉。愚痴者愈迷,觉悟者却早已经了悟。这正是禅宗所谓拈花微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要旨。

种种法相皆于无相,经卷文字也只是方便而设。禅宗六祖慧能为僧人解经、赠偈“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执著诵经守戒、顶礼膜拜如循声空诵,毫无意义。相反,真正悟道之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只有坚信“佛无言”了却一切执著,更不能向身外求佛,妙华的莲花也能从口中生出。诗人深知禅宗明见清净本心的妙谛,更通禅机话头的意趣,以佛祖之无言为本,观众生礼佛诵经、执著外境,徒生妄念,极尖刻地讥刺了他们舍本求末、南辕北辙的荒唐。

诗人参禅有学佛老,期望达于静的愿望。在静中透悟禅理,寄心空寂,以扫却失意之烦尘;在达中又能超然禅外,并不背世而绝俗受制佛礼,故而能在世中无拘无束、意气洒脱。他寄心于静而外托于达,炼就了自己守静于达、静达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在这首诗里,他叙述禅入理不离达观的旨趣,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佛既弹指无言,诵佛有何用?禅又是虚空无形的,拜它做什么?倒不如将这些经卷、戒规、仪礼“闲家俱”清扫干净,获得一个适意顺情,自由无碍,一切自然的佛禅境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