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对佛教的贡献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他发展了空性的中观学说,是领导大乘佛教复兴的伟大论师。
他大约活跃于公元年-年之间。其中观学说,令小乘学者大为折服,大乘学者也奉为圭臬。他的学说由鸠摩罗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思想因此得以弘扬、光大,影响深远。
无论什么心性,只要能度化就是佛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
大乘佛教认为: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岁,也有说二百岁的。他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
《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龙树菩萨的形象
我们看到龙树菩萨的造像,都会发现菩萨的身后有很多的蛇环绕,这七条蛇有什么寓意呢?
这是来源于印度僧人造像风格,在印度,没有中国这样龙的形象,所以他们历来都是用蛇象征龙。在梵语中,龙翻译后便是蛇。
印度神话中龙是佛教的一种护法神,是吉祥的象征,而七这个数字,在佛法中代表超越六道,达到圆满解脱的意思。
心清净,贼性亦是佛性我们都是贼的故事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曾经全身赤裸的生活,仅有的家当就是一只钵,但他有无与伦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王妃及显赫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有位王后非常崇拜于他,当龙树菩萨到该国时,王后特地打造了一只镶有钻石的金钵。当龙树到皇宫托钵时,王后对他说:“你要先答应我一件事。”
龙树菩萨说:“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个钵,你想要什么?”
王后说:“我只要一个钵,就这样。”
他说:“可以,请拿去。”
王后说:“我会给你换,请接受我的钵。”
他说:“没问题,什么样的钵都可以。”
就这样,他接受了王后的金钵。
佛法具有平等心性,随后,他在回自己驻足的破庙路上,有个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见到--有个全身赤裸又极为庄严、优美的人,带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钵。
这个贼想:“这个钵和这个这个赤裸身体的人有什么关系?他有这么漂亮又价值不菲的金钵,他能保持多久?总会有人拿走的,我又何尝不可呢?”
于是,他尾随着龙树,龙树进屋里去。那是间只剩墙壁、没有屋顶的寮房,整间庙都倾颓了,墙上有一扇窗。那名贼就躲在窗外,他知道佛教的和尚每天只吃一餐,于是想:“等他吃饱休息后就能下手了,这个时候最恰当,而且这破庙荒废了几十年了,没一个人影。”
这个金钵其实就是众生的“贪”性龙树吃饱饭后,便将钵往所在的窗外一扔,那贼简直不敢相信,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想:“怎么有这种人?这么珍贵的钵给扔了,好像那是个毫无价值的钵,而且刚好就丢在我面前。”
于是他起身去问龙树:“我可以进去问你吗?”
龙树说:“为了让你进来,我只好把钵往外扔!进来吧!那个钵是你的,别担心,是我给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给你的礼物。我一无所有,只有这个钵,我知道无法保持它太久,因为我必须睡觉,所以有人会拿走。你已经不嫌麻烦,跟了我这么久,我早就知道了。这么热的天,请别拒绝我的礼物,收下吧!”
舍,才成就自己的清净心那贼说:“你真是怪人,你不晓得这个钵很珍贵吗?”
龙树说:“自从领悟自性之后,什么东西都一文不值了。”
那贼望着龙树说:“那请你送我更棒的礼物,如何领悟连金钵都无法比拟的自性。”
龙树说:“很简单!”但那贼说:“我是个有名的贼。”mb
龙树说:“谁不是呢?别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每个人都是贼,因为人人都是光溜溜的出生,然后从别人那里获得各种东西,每个人都是贼,所以别担心。因此我才全身赤裸地生活。不管你做什么都没问题,做好就是了,只要记住:偷东西时要保LPs觉知、警觉、观照;如果丧失观照,那就别偷。只有这个简单的原则。”看看龙树菩萨多厉害,无时无刻不在修行,把人生说成是偷,想想不无道理。
一切都是在修行那贼说:“这太容易了,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龙树说:“我会待在这里两周,这个期间你都可以过来,不过要先去尝试我告诉你的。”
那贼这么尝试了两周,他发现那是世上最难的事,甚至当他在皇宫行窃,打开整柜子的金银财宝亦然--反之,若想偷走东西,他就会失去觉知。
不过他遵守承诺,所以什么也没偷--那太难了,当他有觉知时,他偷窃的欲望就会消失。最后他两手空空去找龙树,说:“我的生活全部被你搅乱了,现在我无法偷任何东西。”
龙树说:“问题在你不在我,你若想重操旧业,那就把觉知全忘了。”
觉知是那么的安详那贼说:“不过那些觉知的片刻很宝贵,我这辈子没那么自在、安详、宁静、喜乐--整个王国的财宝也比不上。现在我知道你所谓‘领悟自性之后,其余都一文不值’的意思了,我已经无法停止觉知的练习。我已经尝过些许甘露的滋味,想必你一定无时无刻浸入在这种甘露中。你能收我为门徒,让我追随你吗?”
龙树说:“我确实无时无刻处在觉知中,当初你尾随我时,我就已经点化你为门徒了。那时你想偷那个金钵,但我想的是该怎么把你偷来,咱们的勾当竟然不谋而合!”
龙树菩萨被称为十四祖,他的传法偈这样说:
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
大菩萨的心境是无处、无时不在世间人身上,能有智慧化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这些“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