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雾缭绕如仙境,山巅弥勒似显圣圆通寺

闽地多山,天宫山位于闽西,是龙岩地区的最高山峰,山上经常云雾缭绕,云蒸霞蔚,美不胜收,即使在炎炎夏日,山顶也清凉无比,真乃是人间仙境。

天宫山作为佛教道场历史悠久,唐初此处建有观音庵,后来南海普陀山的法师到此住持,将“观音庵”改为“圆通禅寺”,从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僧众在此弘法,广结善缘,素有“天宫佛国,闽西首刹”之称。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行,欣赏着沿途的美丽风光,最先看到圆通寺的牌坊;四柱三门,上贴藏红色的大理石,牌头雕琢精美,饰有祥龙,狮子等各种瑞兽,正脊中间有宝珠,檐角高翘,耸立于两山之间,宛若屏障,为俗世和净域的分界岭。

过了牌坊,就来到佛国圣境,要言行得体,举止文明。去山巅朝拜,可以徒步登山,也可以选择坐缆车。登临圆通寺的台阶有二千三百多级,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左右,坡度还是比较陡的,不过中途有休憩的亭子。台阶从停车场边缘沿着山坡迤逦向上延伸,都是青石铺成。

带着喘息,拖着疲惫,披着汗水,终于来到圆通寺的山门前。山门柱为灰色大理石,上覆藏红色的琉璃瓦,配上铜制的大门,色调沉稳,庄严肃穆;檐下悬挂“圆通寺”的匾额,门上书有“勤修戒定慧,息减贪嗔痴”十个红色大字,甚是醒目。门前的两只石狮子身姿灵动,歪头互望,喜笑颜开,有种舞狮的感觉,右侧的胸前还挂着三枚铜钱;山门的两侧还竖立着石经幢。

穿过山门,迎面是九龙壁,群龙昂首舞爪,灵动非凡,栩栩如生;壁前有一放生池,乌龟有时会悄悄爬出来晒太阳,看到有人过来,马上钻入水中,这里的乌龟还怕人,可能清净惯了。放生池前有一块石碑,上书“龙岩灵秀胜境,法眼中兴圣地”,道出了寺院的宗派为禅宗法眼。

圆通寺的主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香炉峰、观音殿、地藏殿和万佛宝塔等建筑。天王殿耸立在高高的台基上,建筑古朴大气,重檐歇山顶,前出廊,四根雕琢精美的盘龙柱引人驻足,做工精良,线条流畅,镂空雕刻的祥龙活灵活现;檐下悬挂金匾,上书“天王殿”。门柱上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含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告诉众生看淡一切,一笑而过,不必太执着,一切皆虚幻。

殿内居中的佛龛内供奉着弥勒佛,金身法相,半跏趺坐于须弥宝座上,满面笑容,慈眉善目,使人倍感亲切。山上的红嘴鸟胆子很大,看到朝拜的人,还敢吃供桌上的梨,也不害怕。

殿宇左右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均为坐姿法相,身材伟岸,手持法器,威武霸气,脚踏酒色财气、魑魅魍魉诸恶鬼,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弥勒佛背后的佛龛内供奉护法韦驮尊天菩萨,龛柱上雕刻两条活灵活现的盘龙,龛内护法菩萨金盔金甲,手持降魔杵立于地上,威风凛凛,帅气逼人,护寺安僧。

天王殿的左侧是土地殿,内供土地爷和财神爷,保佑平安发财,满足众生的祈福愿望。

主轴线上的第二座殿宇是大雄宝殿,红底金字匾额高悬于门楣上方,这里是圆通寺的主要殿宇,重要的佛事活动和早晚课均在此举行。

殿内供奉三尊高约五米的金身佛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佛像神情庄严,面容祥和,宏伟壮观,气势恢宏。佛祖两侧竖立着迦叶和阿难二尊者,殿宇两侧还有供奉着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左侧最前端是钟楼,接下来是伽蓝殿和消灾坛;伽蓝殿内供奉伽蓝神,关羽造像;消灾坛内供奉药师佛及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的站立法相,殿内挂满了祈福牌位,佛光遍照,鸿运满堂。

大雄宝殿的右侧最前端为鼓楼,配殿有接引殿和祖师殿。接引殿内供奉阿弥陀佛的装裱挂像。祖师殿内供有各位祖师的塑像,庄严肃穆,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大雄宝殿的背后是西方三圣殿,居中为阿弥陀佛,左侧是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

主轴线上的最后一座殿宇是法堂,该殿堂很少开门,门外的供桌上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圣像。

法堂的后面是香炉峰,顺着左手边的回廊前行,在廊道的右侧,会看到一处爬山台阶,别犹豫,顺着台阶上行就对。

香炉峰上供奉一尊地藏王菩萨的金身法相,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冠,手结佛印,面容清秀,神态祥和;虔诚绕佛三圈,俯首参拜。此处视野开阔,环境清幽,还可以看到最高峰的弥勒大佛。

从香炉峰下来,回廊的尽头有龙泉,清澈透明的泉水从龙口中流出来,此处已经接近山顶,但涓涓泉水不分四季的流出,从不干涸间断,真是神奇无比,排队接水的游客非常多。泉水可直接饮用,甘甜爽口,沁人心脾。

龙泉旁边就是进入大悲殿的台阶,只见殿宇高高矗立在台阶上,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四周有大理石的栏板;门楣上悬挂蓝底金字匾,上书“大悲殿”,门旁的楹联写到“音不听能观观我观人观自在;士惟尊故大大行大愿大慈悲”,观音大士最慈悲,洞悉秋毫观群生。

殿宇居中供奉有三尊观世音菩萨金身法相,均为站立宝相,最前面的为净瓶观音,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柳枝,遍洒甘露于凡尘。观音菩萨大慈悲大灵感,在众生心中是有求必应的大菩萨,因此在此处可以抽签,并设有解签处。

观音菩萨的左侧供有韦驮菩萨,降魔宝杵指向天际,右侧供奉地藏王菩萨,结跏趺坐,手结禅定印;整个殿宇佛韵灵光徐徐,安宁祥和的气氛布满四周。

拜完大悲殿下来,殿前的这个院落一定要记住,这里是交通枢纽。向左走就是去五百罗汉堂。堂内居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结佛印,左右两边是骑着瑞兽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殿宇四周塑满了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坐像,有的张口瞠目、有的喜笑颜开、有的闭目冥想、有的仰望天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置身于罗汉中,能感悟到他们的护佑和加持,有种心底想法倾述而出冲动。

拜完罗汉堂回到枢纽位置(大悲殿前院落),这回向前行进,就是朝拜地藏殿和万佛塔的路。

地藏殿前有一个硕大的放生池,中间还有假山和喷泉,惬意无比。殿宇居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两侧竖立着闵公和道明父子。地藏殿的旁边还有龙王殿。

拜完地藏殿继续前行就是万佛塔。该建筑真是太壮观了,八面七层,突兀在一块平地上,特别醒目,周围群山围绕,云雾缥缈,美的有些不真实;走到塔前,顺时针绕塔三圈,以示虔诚之心。

进入塔内,首先看到的是左右两侧的八大金刚,分别为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除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都是武将造像,手持法器,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迎面是身材魁梧的哼哈二将,肌肉暴涨,不怒自威,手持法器,站立于门的两侧。

拜过诸位护法金刚,进入内部,居中有佛龛,内供一尊金身菩萨法相(感觉像文殊菩萨),佛龛前面是檀香木雕琢的弥勒佛;殿宇的四周布满了佛龛,每个佛龛内供奉一尊佛像,金碧辉煌,煞是壮观,真是到了佛的世界,莲花的海洋。

这其中还有四大天王的站立塑像,生动形象,威武霸气,头戴宝冠,身着铠甲,手持法器;参拜其下,不敢有丝毫的杂念妄想,四大天王可是洞悉秋毫,明晰大千。

大堂的里面还有一座佛殿,居中供奉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都是金身法相,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结佛印,面目俊朗,神情慈悲。

七佛的左侧供奉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右侧有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万佛塔只开放了第一层,其余塔层不能参拜略有遗憾。

拜完万佛塔再回到枢纽——大悲殿前的院落,走右边的月亮门,去参拜山巅弥勒大佛,这可是龙岩的最高处。

大约要走一刻钟左右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台阶尽头有一对威武的雄狮,抬头仰望,一尊金身的弥勒大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仿佛置身于空中,云雾缭绕,祥光四射,是弥勒降临人间,还是到了佛国圣地,祥和安逸的氛围布满空中,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一睹雄伟壮观的大佛风采。

大佛的莲花台下是一座佛殿,门前竖立两根盘龙柱,两侧有楹联“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若大个中收尽乾坤”;忘却凡尘琐事,身心释然,洗心静念进入殿中,朝拜诸佛菩萨。

殿堂中间供奉着弥勒佛金身法相,两侧长明灯闪耀。背后硕大的莲花柱上雕刻有四大天王;殿宇共有十一扇拱形窗,每个窗台上都供有佛像,迎面四座窗台上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两侧的五个窗台上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最前端是伽蓝菩萨和韦驮菩萨。至此宝殿参拜完毕。

天宫山云雾缥缈宛若仙境,圆通寺位于天宫山之巅,晨钟暮鼓,梵音缭绕,灵光徐徐,难得的佛国净域。“有福方登圣贤地,无缘难入涅槃门”,愿我们都是那有之缘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