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在西游记中,七个蜘蛛精找来自己的师兄“蜈蚣精”下毒的剧情吗?
对于蜈蚣精的毒,孙悟空束手无策,最后还是找到了毗蓝婆菩萨,也就是大公鸡昴日星官的母亲解了毒。
要知道,蜈蚣可是五毒之首啊,为何大公鸡却不害怕呢?
揭秘蜈蚣的真面目蜈蚣,一个令人听到就瑟瑟发抖的名字。
它拥有许多节肢和尖锐的毒牙,爬行时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我们对蜈蚣的认知还停留在“五毒”的印象中,那么这种印象是否正确呢?
要知道的是,蜈蚣的身体由多节组成,每节有一对步足,所以这也使得它们拥有许多脚。
蜈蚣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除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大洲,它们通常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白天不太活动,喜欢在夜晚出来觅食,主要捕食各种昆虫。
而且蜈蚣拥有强大的毒液,它的头部有特化的毒腺和毒钩,可以将含有多种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
正是因为这些毒液,使得那些捕食蜈蚣的生物十分头疼,一旦它们咬到蜈蚣,那么浑身就会立刻疼痛并加速毒素扩散,正因如此,体型不大的蜈蚣可以捕食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
而蜈蚣进化出毒液的原因则在于它的祖先体型过于弱小,无法与其他生物公平竞争,只能通过发展毒液这一非正规手段获得生存空间。
事实上,在早期的奥陶纪,蜈蚣的祖先体型曾高达1米,堪称节肢动物界的霸主。
但是后来发生的灭绝事件导致它们不得不缩小体型,转向依靠毒液生存。
不得不说,这种生存策略获得了成功,蜈蚣也因此得以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生生不息。
蜈蚣通过进化毒液获得了在同类中的优势,甚至能捕食包括两栖和爬行类在内的许多较原始的脊椎动物。
关于蜈蚣的毒液,科学研究表明它的组成非常复杂,其中包含多种蛋白质和脂质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导致严重的组织坏死、疼痛反应、心肌损伤等症状。
就算是体型较小的蜈蚣,它们强效毒液也足以对人体造成损害。
然而,在生物链中,总有天敌克制某一物种。
蜈蚣的毒液对一种动物几乎毫无作用,竟然是我们熟悉的家禽——公鸡!
公鸡天生克蜈蚣公鸡,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家禽,在自然界中其实是一个可怕的存在。
作为农村常见的家禽,它锐利的喙爪,使它成为了三霸之一,更是许多小动物的噩梦。
即使是在五毒之一的蜈蚣面前,公鸡也不甘示弱。
可以说,公鸡与蜈蚣的对决,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蜈蚣完败,因为公鸡天生就具有克制蜈蚣的各种优势。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鸡的体型远大于蜈蚣。
一般来说,蜈蚣的长度在9-17厘米,而公鸡体重可达2-4公斤,个头庞大,所以说,蜈蚣想要对付这么大个头的公鸡是非常困难的。
当遇到蜈蚣的时候,公鸡往往会主动出击,用锋利的喙不断啄击蜈蚣,直到将其击毙为止。
而蜈蚣的身体对公鸡喙的攻击基本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会被啄个粉碎,即使被蜈蚣咬伤,公鸡强大的免疫系统也能迅速化解蜈蚣的毒液,对公鸡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
因为公鸡浓密的羽毛为它提供了良好的防护,蜈蚣想要找到可以下嘴的地方是很难的。
就算是侥幸咬到了,它们的毒钩也很难穿透鸡毛,反而更容易被公鸡的利爪抓住,然后一顿啄杀。
公鸡的喙非常坚硬,可以轻易穿透蜈蚣薄弱的外骨骼,而蜈蚣的爬行速度缓慢,更是难以躲避公鸡的追击。
再说了,即使蜈蚣咬到公鸡,注入了毒液,那么公鸡强大的消化系统也能将毒液分解。
要知道,公鸡胃液的酸碱度非常低,可以快速消化蛋白质,再加上它特有的嗉囊结构,可以防止自身受伤,一旦蜈蚣的毒素进入公鸡体内就会被快速消化。
可以说,在自然界中,公鸡就是蜈蚣的天敌。
事实上,公鸡之所以能轻松制服蜈蚣,与它的演化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鸡的远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恐龙,尤其是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
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使它们只能以昆虫为食,这反过来促使公鸡进化出了强大的抵抗毒素的能力。
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公鸡继承了祖先强大的体质和优异的消化系统,不仅如此,公鸡还拥有中空骨骼,这是它从恐龙时代保留下来的遗传特征。
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中,公鸡的祖先作为当时仅存的恐龙血脉成功存活了下来。
为了适应荒芜的环境,它们不得不以各类节肢动物为食,其中就包括蜈蚣类。
经过生死存亡的淘汰之后,那些对蜈蚣毒液不具抵抗力的鸟类很快就灭绝了,留下的则是抗毒能力强大的公鸡祖先。
可以说,公鸡对蜈蚣的克制能力是刻在基因里的天赋。
而蜈蚣对于公鸡来说,不过是美味的点心而已,注定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
虽然说公鸡已经成为了人类最为熟悉的家禽,但是当它展露出猎杀蜈蚣的本能时,我们还是会为之赞叹不已。
这种与生俱来的力量,恐怕正是公鸡立足食物链顶端的重要支撑。
公鸡确实可以说是天生克制蜈蚣的存在,它在体型、攻击、防御各方面都占尽了优势,蜈蚣面对公鸡,注定只有被啄死的下场。
蜈蚣的两面性蜈蚣虽然给人感觉阴冷无比,但是它所蕴含的药效却是不容忽视的。
早在古代,中医大夫就发现了蜈蚣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记录了蜈蚣能治疗惊痫、中风和蛇伤等症状,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蜈蚣提取液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作用,可抑制血栓的形成。
春夏季节,是蜈蚣活动频繁的时节。
蜈蚣虽然毒性不强,但被咬伤后还是会导致严重的疼痛、水肿。
所以,遇到蜈蚣要慎重对待,万一真的不幸被咬伤,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呢?
首先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
蜈蚣的毒性不强,不是生命威胁,只要及时正确处理,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伤口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蜈蚣毒液中的组织液所致,可以先用干净的布包扎伤口,尽可能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或消毒液冲洗。
如果有药品的话,可以先在伤口外抹一些消炎药膏,这可以暂时减轻疼痛。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热水或热毛巾敷在伤口上,能帮助毒液从伤口排出。
然后就是立即就医,不要因为蜈蚣的毒性不强就大意,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蜈蚣体内含有多种细菌和病毒,如果伤口不得到有效治疗,很容易导致感染。
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并注射破伤风疫苗。
伤后还需注意休息,蜈蚣咬伤后,伤口周围很容易出现水肿,此时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多敷冷敷毛巾,可以帮助减轻水肿。
当然了,也要注意伤口的头几天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蜈蚣虽然外形怪异,但它也有着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蜈蚣的药效,开发利用这一珍贵天然药材资源。
但是也要注意保持与蜈蚣的接触距离,保护自己的安全。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智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我们应该以谦卑和惕敬的心态来对待它,努力维护而非破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