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州为中心的山东北部地区,包括博兴、临朐、诸城、青州、济南等地相继出土大量佛造像,证实这里不仅是佛教的兴盛之地,也是大量的优秀造像工匠的汇聚之处。其中博兴地区佛寺遗址众多,以龙华寺最具代表性。博兴佛造像的艺术风格融汇南北特色,在中国佛造像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疃[tuǎn]子造像(李晓霞/摄)东魏(—年)高厘米,宽80厘米年山东博兴县疃子村出土此像为一佛二胁侍背屏式造像,背屏呈舟形。主尊佛像面相方圆,高肉髻,略带笑意。内着僧祗支,胸前束带打结,外穿褒衣博带式袈裟。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左右胁侍菩萨均为束发,面相方圆,略带微笑。颈佩项饰,帔帛自双肩垂于体前交叉,下着长裙。内侧之手下垂持香囊,外侧之手上举持莲蕾,跣足立于覆莲座上。舟形背屏中间雕刻佛像的头光和身光,头光呈圆形,最外一圈饰忍冬花纹,身光呈椭圆形,外缘饰变形莲花纹,背光上部饰火焰纹。背屏上部中间是翼龙,两边各有二组持乐器飞天。此像雕刻精美、细腻,线条流畅。此造像碑为青石质,整个碑身呈舟形,比例掌握十分精准、对称。碑身中下部为高浮雕一佛二菩萨,主佛与菩萨皆赤足脚踏莲台,主佛莲台座高11厘米,宽25厘米。两侧菩萨莲台座高11厘米,宽16厘米。头后有头光,身后有背光,背光这些都是光明与圣洁的象征。疃(tuǎn)子造像(李晓霞/摄)主佛高58厘米,宽27厘米,头光直经32厘米,高肉髻,细眉长眼,薄唇短颈,面方圆,身体平直。穿褒衣博带式通肩大衣,衣纹疏朗而流畅,内着僧祗支,手作施无畏、与愿印。主佛右手残缺。两侧胁待菩萨高40厘米,宽20厘米,头光直经19厘米,蓄发,扎宝缯,面相方圆,略带微笑,手作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正面上部中间刻有翼龙,两边各刻有两个伎乐飞天,分别持奏琴、排萧、长鼓、钹。伎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其姿态多样,姿势优美,体态轻盈,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迎风舒卷。全身刻画极为完美,手脚体现的逼真且富有动感,边奏边舞,栩栩如生。四个伎乐飞天下边刻有精美的火焰纹,成椭圆形。佛与菩萨是静态的,伎乐飞天与龙是动态的,一动一静,使作品既活泼热烈,又庄重肃穆。据专家考证,该造像为东魏时期的作品。在中国历代工匠的创造中,佛造像拥有庄严和谐的美感,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服从于内在的表达,超脱、安宁、和谐,也寄托着历朝历代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责编:贾亭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