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金珠玛米”是一句藏语。其中,“金珠”是指救苦救难的菩萨。“玛米”翻译过来就是“兵”的意思。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菩萨兵”。这是年18军进军西藏时,西藏群众对该军的称呼,后来则演变成对全体解放军指战员的尊称。
由于历史及地理因素,18军进藏前,西藏群众对解放军一无所知。当时的西藏上层利用藏区地理封闭、交通不便、消息不畅的特点,在民间四处散布对我军的造谣之辞,致使很多藏族群众对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真容的解放军心存隔离。
我军审时度势,决定派遣18军入藏时,高瞻远瞩地提出两条原则:“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所谓“政治重于军事”,指的是要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隔阂,要搞好团结,团结好藏族同胞。
18军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政策,对沿途的寺庙加以保护,经幡、玛尼堆连碰也不碰,还按藏族群众的习惯,在途经玛尼堆时,顺时针方向绕几圈再走。18军所到之处,均派军医免费为藏族群众治病,解决了不少人的病痛。指战员遇到藏族群众,人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在藏族群众家中借宿后,为了报答,指战员们临走前都会将房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将水缸里的水挑满后再出发。
有时候,解放军需要得到藏族群众的帮助,事后一定会付钱以示感谢。藏族群众起初对此举大为惶恐,因为无论是藏军,还是在汉藏杂居区出没过的川军,拉差抓伕都是分文不给,不干就动武强迫的主儿。我军指战员反复说明政策,藏族同胞这才战战兢兢地报个价钱,却没想到,指战员连价也不还,掏出银元付款。
在藏族群众心目中,白花花的银元才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当时,内地已普遍使用人民币,银元金条之类的贵金属早已退出了流通。人民币随解放军一同进藏,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我军考虑到西藏特殊的历史及现状,令18军入藏时悉数携带银元支付一切费用。
年10月,昌都战役落幕。我军医护人员优先治疗藏军伤兵,而且除收缴武器弹药外,将藏军俘虏们的个人财物都发还到他们手中。这让本以为被“红汉人”抓到后,会被剁手、剁脚、挖眼睛的藏军官兵惊愕不已。在经过必要的教育,讲清楚战事皆因嘎厦蓄意挑起之后,18军悉数将被俘的藏军官兵释放回家。临行前,还给每人发2块银元作盘旋。若是有家眷,则再加送1块银元。
这些人千恩万谢、兴高采烈地回去后,汉区来了前所未见的“金珠玛米”这个消息,传遍了雪域高原。其他藏军的士气瞬间崩溃。很多原本顽固的贵族,也基本打消了对抗我军的妄念了。
18军进军西藏的最后一段,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很多藏族群众牵着自家牦牛与他们同行,帮助他们运输物资。大家有饭同吃,亲如一家。但是,一路上山高路险,哪怕是牦牛这种最适应西藏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力畜,也发生了大面积死亡现象。对此,18军按每头牦牛25块银元的价格,统一给予赔偿。对于支前结束,回到家中一周内死亡的牦牛,也照此办理。
进入拉萨,为避免加重西藏百姓负担,18军所需的给养,悉数从内地运来,用骡马骆驼等畜力运输损耗大,每往拉萨运进一斤粮食,路费即相当于同等重量的银元。如此日复一日地“吃银子”,是建国之初的国力所无力长期承担的。因此,抢修康藏公路,改用汽车运输物资成了当务之急。
由于进藏部队人力有限,18军与噶厦沟通,由我军出钱,请藏族群众出工,帮忙修公路。这些群众无一例外都是农奴。当第一天收工后,解放军挨个给他们发银元时,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回去后,这些辛苦钱又被农奴主悉数搜走。
18军指战员们发现这个情况后,刚开始是找农奴主做工作,希望他们不要将农奴们的血汗钱独吞掉,却没啥成效。有的农奴主甚至用当着解放军的面,毒打农奴,显示自己的地位,暗示我军“莫要多管闲事”。无奈之下,18军部队后来陆续都改用食物、衣物等发放劳动报酬,在维护和平协议、暂不实施改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奴利益,赢得了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和18军指战员们一起修公路的日日夜夜里,广大西藏农奴看到解放军官兵平等,得到部队的真诚对待,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他们很快便和我军指战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在后来的改革中,是最先觉醒的那一批人。在平叛作战中,他们坚定地站在我方这一边。在年的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们是百万翻身农奴中踊跃支前的骨干力量。
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18军,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