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之行就是奔着石窟寺去的,没想到迷失在北宋皇陵之中不可自拔。石窟寺的照片在手机里躺了快一年,最近又萌生了去巩义的念头,所以把照片整理一下,不给前行留负担。
巩义的石窟寺位于河洛镇的寺湾村,离巩义市区10公里。现在还有很多地图书籍标注的是南河渡镇,给很多游人造成了困惑。其实原来真的有南河渡镇,只不过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河洛镇、南河渡镇,设立新的河洛镇。所以现在它们统称河洛镇。到达这里最简单高效的办法就是在导航里直接搜“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最大的看点在窟不在寺,所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叫“巩县石窟”。只不过窟是寺的伴生物,讲历史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寺开始的。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石窟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原名希玄寺。唐代,称净土寺,清代才改名石窟寺一直到今天。至于为什么改名石窟寺肯定是因为里面的石窟了。而石窟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时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有继承的关系。
石窟寺里石窟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在河南除了龙门石窟之外没有其它大的石窟群,所以石窟寺里的石窟这老二叫的是当之无愧。同样它还位列于全国的十大石窟当中。除了规模之外,最重要的是资历。这是当年的皇家建筑工程,在哪个全民皆佛的时代,国家领导人亲手抓的工程质量,是北魏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物化体现。
以时间先后为序,先有的大同云冈,接着是洛阳龙门,后来才有了巩义石窟。所以巩义石窟虽小,但小而精,它汇集了两大石窟的成熟经验和精华,从“天竺”模样,逐渐变成了“土生土长”。“秀骨清像”之中多了几分“血肉”。
进入石窟寺的大门之后,绕过新修的各种大殿,直接往后走,看到孤零零的崖壁,下面就是石窟了。对此有人就产生过怀疑,方圆数十公里都是土,这到底是哪儿来的石头?也许这些石头就是为石窟而生的吧!
石窟群整体坐北朝南,从西到东共有五个洞窟。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个,碑刻题记篇,佛像尊。拍的照片很多,但毕竟隔离了这么长时间,要说清那个造像是那个石窟的,我还真没那本事。所以拣共性和重点说。
洞窟多是方洞,且纵深都不大,除了第五窟之外,窟的中央都有中心方柱,方柱并非承重,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做信仰的重点表述,方柱四面雕饰往往以一主佛二弟子二菩萨为主。石窟四壁除一、三、四窟门两侧刻礼佛图外,其余均刻千佛及大佛龛,壁脚刻神王、怪兽、伎乐人等。
如何在众多文物当中判断一样文物是不是宝贝?那就看它前面有没有罩玻璃罩。在石窟寺有两样东西前面有玻璃罩,一样是第三窟中心柱上的飞天,另外一样就是帝后礼佛图。这两样不但是石窟寺的宝贝,而且早已闻名于世。
很多地方的石窟都有飞天的形象,像我们熟知的敦煌。但敦煌的飞天多是壁画,雕凿最精美的非石窟寺第三窟中心柱上的两个飞天莫属了。翩翩起飞,美若幻境。
礼佛图在一、三、四窟门两侧刻都有分布,其中“帝后礼佛图”位于第一窟与第四窟中。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最为精美,分皇帝和皇后两批人员,各占三个版面。不过不用在我拍的照片里找,我没有拍到,简单说一下就行了。石窟寺里的帝后礼佛图在全国是孤本。龙门石窟以前也有,年的时候被美帝给盗了去。这也更显得石窟寺帝后礼佛图的珍贵。上面描绘的场景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都是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礼佛上香,反映出了北魏统治者对佛教的崇信。
帝后礼佛图里其实反映出了等级制度的尊卑,这种等级制度的分辨方法简直就是简单粗暴,人物越大越悠闲就越尊贵,而越渺小越忙碌就越卑微。对比一下社会,是惊人的相似。
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一下,无论是飞天还是帝后礼佛图都被拓的墨迹斑斑,油黑发亮。传拓不是破坏,但应该注意保护节制。
石窟寺的门票30块,但知道的人并不多,能来到景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真是手里握着王炸,愣是没给自己出牌的机会。
也得益于景区的知名度现在并不高和洞窟的中心柱结构,除了有两个窟紧锁之外,其它三个洞窟是可以进洞近距离观看的,这种没有护栏,千年文物触手可及的感觉在敦煌和龙门是压根想都不敢想的。我喜欢这种面对面的时空交错却不加修饰。
闭上眼,忘了孝文宣武,我听到了工匠拿着工具在崖壁上虔诚的敲击声,每一声都直达人心。芸芸众生,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