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为继续传承利用好大运河这一文化遗产,解读好大运河沿岸历史与文化精神,“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阐释运河文化,中运博策划推出“运河城市”系列特展。将于27日开展的“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即是此系列的首展。
余件(组)展品
展现千年大唐洛阳城
据介绍,本次展览展品的文物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偃师商城博物馆等。展品均为洛阳地区唐代遗存的考古发掘和征集,其中一级文物丰富,不少还是首次展出。
禅宗七祖神会和尚用具唐永泰元年()十一月
据悉,本次展览展品共计余件(组),其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偃师商城博物馆等。展品均为洛阳地区唐代遗存的考古发掘和征集,其中一级文物丰富,不少还是首次展出。
垣二娘造像碑唐龙朔二年()
展览分为三部分:即“神都宫阙”“市朝之城”和“伊阙佛龛”,每部分又由两单元组成。通过对展厅设计的环境铺陈、文物展示和解读,向公众展示这座运河古都曾经呈现出的经济、文化和精神蓬勃图景,传达出运河给城市和民众带来的繁荣、幸福与美好。
宝冠佛石造像盛唐
第一部分“神都宫阙”围绕唐代洛阳城市营建和城内宫廷生活,重现洛阳宫城规划布局的巍峨与贵族园林的优雅闲适。分为“大唐的东都”与“池苑花如锦”两个单元。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宫城大内西区天堂遗址出土的洛阳宫石构件,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宫城遗址出土的洛阳宫陶构件,年河南省洛阳市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的鎏金铺首及铜锁,武周圣历二年()《升仙太子碑》拓片,原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缑氏山巅,以及三彩文武官、天王俑,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昌营唐墓出土的人物线刻石椁构件。
第二部分“市朝之城”展示大运河给洛阳带来的市井繁盛与包容开放,及由此共同编织出的洛阳城独特的城市品格。分为“运河的中心”与“丝路尽繁华”两个单元。可见“白居易造”石经幢,年河南省洛阳市唐代东都履道坊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洛阳城出土各类日用陶瓷器,三彩禽畜俑,年河南省洛阳市关林西宣城县令李敬彝墓出土。洛阳出土唐代铜镜、三彩人物俑、三彩马、骆驼和胡人俑,还有张旭书龙门县尉严仁墓志,年由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严仁墓出土。
半跏趺坐(舒坐)菩萨石像盛唐
第三部分“伊阙佛龛依托龙门石窟”,讲述洛阳城繁华盛世中,唐人的信仰与华美的造像艺术。分为“心灵的慰藉”与“千龛邻峭壁”两个单元。其中汇聚禅宗七祖神会和尚用具,年自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粮库神会和尚身塔出土。此外,还有垣二娘造像碑,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征集。宝冠佛石造像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半跏趺坐(舒坐)菩萨石像,年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奉先寺遗址出土;浮雕摩诃迦叶石像,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东山看经寺南壁第一尊;力士像,年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路洞工程出土。
力士像盛唐
大运河奔流将
扬州与洛阳联结在一起
碧波滔滔数千里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江海,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象征。扬州、洛阳,一南、一北,两座城市也因大运河地奔流,深深地联结在了一起。
白居易在《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里说,“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江海,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正是隋和唐的东都——洛阳城。全新洛阳城营建始于隋大业元年(),与大运河开凿同为隋代重大的国家工程。这条沟通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在此后历隋唐五代至北宋,洛阳在这余年间作为华夏的中心城市,在运河的波涛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始终熠熠生辉。洛阳城的繁荣离不开伊河、洛河的滋润,更离不开碧波千里大运河的南北通达。勾连中西亚内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汇聚,将唐代洛阳城塑造成7至9世纪东方最为璀璨的明珠。
盛唐的洛阳,是拔地而起的壮丽宫阙;是池苑旁的闲庭信步;是百姓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由衷期盼;是诗人和艺术家倾情绘就的不朽篇章;是西亚胡商云集市井的喧闹;是龙门造像艺术的熠熠生辉。
在隋唐大运河的另一端,长江的北岸,扬州也因运河而繁盛。扬州之城得于江口海港,兴则仰赖于运河。扬州最为鼎盛的阶段,无疑便是在唐代。扬州唐城人们家中的三彩釉陶依然绚丽;洛阳仕女双手捧拿的飞龙镜仍旧莹亮;还有那“北漂”草圣张旭的书法,在洛阳重见天日的那刻惊艳世人。
林林总总的文物,浸润着两座著名都市过往繁华。滔滔流淌的隋唐大运河两岸,一北一南,洛阳与扬州,因为运河而繁盛,两座历史名城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羁绊深深。
余年前,白居易为洛阳留下了无数著名的诗篇,让后人去畅想那个辉煌的都市。让我们追随沿着大诗人白居易留下的诗篇与印迹,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特展厅,一起走入绚烂的唐代洛阳城。去不了现场也不要紧,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石自社将和“中兹神州”策展人左骏一起,进行“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展览开幕直播导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图片来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