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化书斋,今天和大家聊聊柬埔寨吴哥王朝最著名的统治者——阇耶跋摩七世,为什么阇耶跋摩七世不惜钱财耗尽国力都要重建吴哥城,接着建所医院和客栈?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阇耶跋摩七世01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吴哥通王城
吴哥通王城,或叫做吴哥城(“通”是大的意思),也可以称为大吴哥。现存的遗迹是紧接着吴哥寺以后的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年兴建,年完成。它以庄严匀称著称,具有早期哥特建筑特征。堂内藏有十二至十七世纪的许多艺术珍品。
凡尔赛宫,法国帝王的行宫。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城。始建于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中叶扩建成为一长达四百余米的建筑物,一面为大花园,另一面有放射性干道通向市区。总体布置宏伟,内部装饰华丽。
吴哥建筑,是继吴哥寺之后的又一奇迹,也是吴哥文化中另一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吴哥王朝首都的吴哥通王城,从九世纪起便开始建造,不过,由于外族的入侵,它曾一再毁于战火。今天人们见到的吴哥通王城的遗迹,是后来重建的。一般认为,它建于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至十三世纪初的阇耶跋摩七世(公元—约年)的时代。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也就是在修建吴哥寺和巴扬庙之间的半个世纪内,占族人又大举入侵,并在金边湖里的一场水战中打了胜仗,占领了吴哥通王城,在城内大肆烧掠,给首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后来,阇耶跋摩七世打败了占族入侵者,把他们赶出了吴哥,收复了古都。
02吴哥城的“胜利门”
吴哥城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城墙每边长约三公里,整个城周达十二公里左右。鉴于外族入侵的惨痛经验,在重建吴哥城时把城墙筑得又高又坚实。城墙高约七米,全部改为石墙,城门也用巨大的石头砌成,整个城池十分坚固,便于防御。全城共有五道城门,四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扬庙,还有一道是通向皇宫的“胜利门”。
吴哥城的“胜利门”石头城门上是面向四方的菩萨头像,每面一个。他面含笑容,凝视着四方,显出安详静穆的样子,这也许是首都的保护神吧,城门两侧各放置有一只石象,象有三个头,牙齿着地,鼻子在莲花中卷来卷去,十分生动逼真,城外濠沟环绕,濠宽约一百余米。濠上有大桥,桥宽十五米。桥的两旁置有石刻神像,每边二十七尊。石神高二米半,成跪坐状。城郊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并有方便的水利灌溉系统。繁茂的庄稼,间以座座村落,实在是生气盎然。在城内,庙宇、宝塔、皇宫等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庄严,最主要的建筑,要算是巴扬庙了。这是阇耶跋摩七世时代首屈一指的建筑。
吴哥胜利门03吴哥通王城皇宫
阇耶跋摩七世还在吴哥通王城内修筑了皇宫。皇宫在巴扬庙稍北的地方,也是在城的中部。宫殿是木结构建筑,现在只留下废墟了。从废墟看,皇宫四周约二公里。虽然今天人们见不到宫殿,但从当时见过皇宫的我国旅行家周达观的记载,和同时代建筑的吴哥寺和巴扬庙所达到的水平看,那时的宫殿也一定是金碧辉煌的。同吴哥寺一样,吴哥通王城也是吴哥文化最繁荣时期的产物,是吴哥文化的最高成就。
吴哥通王城吴哥通王城是一座极为壮观的城市,在建筑上,它独具一格,布局合理切贴,显得庄严勻称。既体现了柬埔寨民族的信仰和风格,又照顾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如在城郊开凿了三个人工湖,以灌漑农田同时,城市的布局也强烈地表明了阶级的差异和悬殊(城内是庙宇、皇宫、官衙,城郊是一般居民和商店)整个城市层次分明,主次得当,建筑美观,装饰大方,在设计上是颇具匠心的。吴哥通王城是一座宏伟而壮丽,富庶而繁盛的都城,在当时的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
但是,由于阇耶跋摩七世好大喜功,从事建筑工程过多,摊子铺得太大,加上战争的影响,使吴哥通王城的某些建筑不免有点粗糙。如石结构建筑中石与石之间有对缝不严的现象,达普洛姆庙便是由于对缝不严,树根藤条伸入而毁坏的。在布局和结构上,巴扬庙不如吴哥寺整齐紧凑。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件美好的艺术作品。吴哥寺和吴哥通主城体现了柬埔寨一个时代的文化,这种文化,在柬埔寨历史上是灿烂辉煌的,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闪闪发光的。
04吴哥国王们的“山庙”
周恩来总理一九五六年第一次访问柬埔寨时,参观了吴哥文化的遗迹,称赞说它“体现出柬埔寨人民自古以来的创造天才和智慧。但是,不能不指出,吴哥文化就其艺术本身讲,充溢着浓烈的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气息。吴哥地区差不多一全部寺庙都是柬埔寨国王们为自己建造的婆罗门教或佛教庙宇,因为吴哥王朝所有的君主死后都要被当作神来供奉。
吴哥山庙”据说,阇耶跋摩二世就认为:他是毗湿奴下凡的化身。他死以后,就要回到茂璐山,回复毗湿奴的原身。在通称为“山庙”的象征着茂璐山的宝塔内,供奉着恢复了神的原身的国王。他的继承者们因袭了这种观念,也无一例外地要为自己修造一座“山庙”,这庙宇既是他死后的陵墓,也是他化身的神受人祭祀的地方。吴哥王朝的大部分君主信奉婆罗门教,他们有的化身为毗湿奴,有的化身为湿婆(他们都是婆罗门教的主神),有的化身为二者的结合体诃梨诃罗(造像一半为毗湿奴,一半为湿婆但也有信奉佛教的国王)如阇耶跋摩七世,在巴扬庙里他就把自己当作是佛主的转世。
吴哥城浮雕廊国王们如此倾心于宗教不是没有原因的。宗教本来就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当封建统治者把自己同宗教的神溶合为一体,把他本人说成是神的化身时,所起的麻痹人民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直接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为此目的而修建的庙宇、宝塔,从建筑结构、人物造型到石刻装饰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是很自然的。当国王们决定把冗长的宗教故事展示在石壁上的时候,他们甚至想把这种宗教的宣传永久化,起到长期欺骗人民的作用。因此,这种宗教艺术是直接为其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当我们对吴哥文化及其创造者的才能表示赞赏的时候,不能不对封建统治者加以揭露,同时,指出其宗教性的糟粕。这对我们正确地认识、恰当地评价吴哥文化是完全必要的。
阇耶跋摩七世雕像文化书斋点评:
阇耶跋摩七世是一位信奉大乘佛教的君主。大乘佛教的教义与帝王崇拜是很合拍的,帝王可以把自己扮做各种菩萨。为了使自己死后能够涅槃成佛,阇耶跋摩七世不惜耗费大量的资财,动用巨大的人力,大兴土木。他重建了吴哥城,修了许多大型的庙宇,筑了皇宫。同时,为了炫耀他的“功勋”和笼络人心,他还搞了一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公共事业,在全医院和一百二十一家客栈。由于他几乎耗尽了国力,所以,从他死后,直到十五世纪,就差不多再没有什么大型建筑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