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总理患癌之后,强忍病痛陪外宾参观洛阳,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年10月,周总理患上膀胱癌的第二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中国,周总理拖着病体负责接见。

秋高气爽的季节,舒适的天气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被病痛折磨了一年有余的周总理也觉得自己身体的状态好了不少,所以他亲自陪同加拿大的总理特鲁多一起参观了洛阳。

14日上午十一时许,周总理、特鲁多一行人的专列行驶进了洛阳的车站。

洛阳人民早就听说了周总理要带领着外宾来洛阳参观的消息,所以早早就做好了迎接周总理到来的准备。

周总理正在和人民打招呼

当天一大早,市民们便在洛阳市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地来到了车站,举着横幅和彩旗,等待着周总理一行人的到来。

随着周总理的专列缓缓驶进站台,市民们立即开始高声呼喊着欢迎周总理的口号,兴奋地摇晃着手中横幅。

不一会儿,在震耳欲聋的欢迎声音中,周总理一行人缓缓地从车上走了下来。

无情的癌症夺走了周总理健康的身体,常年的病痛让他消瘦得厉害,原本合身的中山装也显得宽大了不少。

周总理晚年时期照片

一路长途跋涉的辛苦让周总理有些体力不支,看起来很疲惫,不过他的双眼依旧是炯炯有神的。

看着五彩缤纷的欢迎队伍,周总理笑得很开心,不停的和在场的群众们挥手打招呼。尽管周总理此时的精神状态并不好,但是他仍旧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跟群众打过招呼以后,周总理开始跟排在队伍前面的省、市委负责同志亲切的握手。

每次周总理和人握手都会真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手掌用力的一握,有的时候还会简单的和人交谈几句,每一个动作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热情和真诚。

周总理和少先队员合影

打过招呼以后,周总理一行人便离开了车站,驱车前往下榻的酒店。因为周总理受人民爱戴的缘故,所以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向周总理打招呼问好,周总理听到了都会点头予以回应。

来到了工作人员事先安排好的洛阳友谊宾馆之后,周总理先是将外宾送到了他们自己的房间,确定外宾这里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以后,才动身前往自己的房间休息。

在回房间的路上,周总理路过了一条长廊,长廊两边都有花池,可是奇怪的是花池中花株都已经枯黄,显然是已经过了花期了。

周总理纳闷,问身边随行的工作人员:“这是什么花?”

工作人员忙答:“总理,这是牡丹花。”

工作中的周总理

周总理点了点头,又问:“牡丹花,几月开?”

“四月底五月初开。”工作人员答。

周总理感叹:“又错过季节了,我怎么老是秋天来呢!”

周总理喜爱牡丹,一直想看看“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场景,可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周总理每次来洛阳都是在秋天,所以每次都没能如愿。

周总理像是在跟工作人员保证,又像是跟自己保证似的:“明年,明年春天,我一定来看你们的牡丹。”

青年时期,健步如飞的周总理

周总理喜爱牡丹,在很多时候都有体现,年在看到洛阳涧西工业区林立的烟囱时周总理还想到了牡丹花,特意询问了牡丹花的种植情况:“郭老(郭沫若)一首诗里将这种工业生产场景描绘为‘黑色牡丹’,洛阳牡丹现在种植情况怎么样?”

随行的工作人员面色沉重,告知周总理现在洛阳的牡丹花正面临着绝境,相关的技术人员正在尝试着努力恢复。

周总理心中焦急,叮嘱道:“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甲天下,要赶快抢救。”

随后周总理又补充:“洛阳建了这么多大工厂,将来产业工人几十万,节假日要有些游玩的去处。要建几个公园,广植花卉,大力发展牡丹。”

国画中花团锦簇的牡丹花

为了让工作人员尽快落实,周总理补充道:“我明年春天来看你们的牡丹。”

在周总理的特意关照下,洛阳牡丹的繁殖和培育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洛阳的花农甚至成功将牡丹花种进了北京的中南海。

周总理对牡丹花的喜爱可见一斑。不过周总理终究还是食言了,第二年的春天,他因为病情过重,也没能来洛阳看满城牡丹花盛开。

游龙门石窟

在宾馆经过短暂的休息以后,周总理陪同着外宾乘车前往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佛像

《水经注》中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在大禹治水之前,龙门山其实是一个整体相连的山,并没有东山和西山的区分。可是由于当时的龙门山将伊水阻塞在南岸,无法流出,所以当地水患频发,水灾泛滥。

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大禹将龙门山一分为二,从中间开凿出了一条水流的通道,让伊水可以顺利穿过龙门山向北流出,成功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也因此,成就了这一处千年奇观。

大禹治水

龙门石窟是我国伟大的文化和艺术瑰宝,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自北魏孝文帝年间开始,直到清末,龙门石窟的修建共历时余年,石窟中雕像所具有的佛教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之作。

龙门位于河南洛阳南二十五华里的伊水之滨。因为这里风景秀丽、雕刻林立,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争相游览的圣地。

所以这次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中国,周总理特意带他来看一看。

周总理正在和人交谈

周总理平时工作繁忙,连休息的时间都少得可怜,自然没有机会去游山玩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过陪伴外宾参观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既能工作,又可以欣赏祖国的美景,一举两得。

所以每次有这样的机会,周总理都很珍惜。很快,车子抵达了目的地,周总理和宾客们一起下了车。

当时午后的阳光正好,周总理站在车边极目远眺,看着潺潺流淌的河水和密密麻麻的石窟交相辉映,周总理的脸上也露出了和阳光一样明媚的微笑。

周总理和宾客们边走边聊着,这种纵情山水之间的快乐让周总理无比的轻松。

周总理正在和人民交谈

此刻的周总理和外宾走在伊水河畔,看着波光粼粼的水流,周总理喃喃自语道:“伊水,这是伊水啊!”

周总理痴迷地看着这天地之间宏伟的景色,不自觉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逛着逛着,就到了禹王池旁。禹王池中的泉水是从东侧的石穴中飞溅而下的,水花盈溢,煞是好看。同时泉水中的矿物质丰富,常年温度都26度左右。

周总理看到禹王池以后很是雀跃,一边问着:“这水很好吧?”一边将手伸进池中划了划。

禹王池

工作人员在一旁回答:“这泉水四季恒温,常年都是二十多度。”

周总理认同地点头:“嗯,是温温的。”

一行人继续向前走,又走到了宾阳中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石窟,与宾阳北洞、宾阳南洞并称为宾阳三洞,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的。

洞中的主佛是释迦牟尼,旁边立着二弟子、二菩萨,穹窿顶中央雕刻着莲花宝盖,挺健飘逸的伎乐飞天迎风翱翔,洞里充满了庄严神秘的色彩。

宾阳洞

不过龙门石窟最著名的景点应该就是帝后礼佛图了,只可惜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外国列强盗走,现在就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周总理进来的时候,洞中的讲解员正讲到帝后礼佛图被偷的故事,讲解员义愤填膺,不断地重复着“可耻”、“可恶”的字眼。

周总理带着外宾观赏了一圈,又让翻译简单的和外宾讲解了一下洞中石像的故事以后,众人再次出发,游览其他风景。

因钱不够放弃喜爱的拓片

周总理一行人来到了禹王台,传闻以前这里并不叫“禹王台”,而是叫做“古吹台”,因春秋时期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而得名。

古吹台

当时此处的人民也饱受水患的侵袭,多亏大禹治理了水患,才让当地的人民免于灾难,于是当地的人民为了纪念大禹的功勋,便在台上修建了“禹王庙”,“古吹台”也改成了“禹王台”。

周总理来到禹王台,恰巧看到这里有商贩正在售卖龙门碑刻的拓片,周总理很好奇,便走上前问道:“这是什么?”

商贩回到:“这是魏碑拓片。”

周总理拿起拓片仔细地看了看,很是喜欢。不过心思细腻的周总理也猜到了这样一个拓片价格肯定也不会便宜,所以周总理问道:“多少钱一套?”

魏碑拓片

对方答:“五百块。”

五百块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少有人会随身携带这么多钱。

可是周总理又实在喜欢,便小声的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身上带的钱够不够?大家凑凑,给郭老(郭沫若)带一套。”

即便是价格不菲,周总理也还是想买,可是让人感动的是他并不是想要买给自己,而是送给自己的好朋友郭沫若。

秘书其实知道自己带了多少钱,可是看到周总理难得这样喜欢一个东西,所以还是不死心地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最后面色有些尴尬的对周总理说道:“带的不多。”

温文尔雅的周总理

言外之意就是钱不够,周恩来看了看手中的拓片,还是有些舍不得,便又问了几个随行的工作人员,可是大家所有的钱凑在一起也不够块,无奈,周总理只能依依不舍的将拓片放了回去。

秘书看出周总理确实很喜欢,便小声的建议到:“总理,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回北京后,再把钱如数寄来……”

周总理挥手打断了秘书的话,摇头道:“不行,那样做,他们就不收钱了。”

随行的一名洛阳职员看到了周总理这面的情况,赶忙走上前来对周总理说道:“总理,我们送一套给您吧!”

图“周总理正在和工作人员待在一起

其实这名职员的心也是好的,虽然他知道周总理从来不会收人民的东西,可是这个拓片难得让周总理这么喜欢,想着周总理的钱没有带够,就当是洛阳人民送的,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没想到竟然被周总理严肃地拒绝了:“国家财产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周总理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也始终坚持着铁一般的纪律,从来不肯随便收取人们任何贵重的物品,“送礼”是周总理最不能接受的礼节之一。

没等其他人再劝说什么,周总理已经转身离开了。

周总理正在认真的读报

随行的工作人员心中都很不好受,周总理为了人民付出了那么多,却连一个拓片都不可得,可是人们又很清楚周总理的性格,周总理不会让人民白送,就算送了也不会收下的,可能还会因为这件事情生气。

而周总理的身体是千万不能生气的,从年开始周总理就得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过度的劳累和情绪波动都会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心率过速等,严重的时候还要每天吸氧和服药,就算现在,周总理的口袋中还随时装着硝酸甘油小药瓶。

所以众人只能默默的跟在周总理的身后,默默的难过。

周总理帮助工作人员推车

因为一直都在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遗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还向周总理提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考古,爱好研究,曾经还想从加拿大地下挖个洞到中国来。”

特鲁多的天真和幽默惹得一行人哈哈大笑起来,周总理也笑得爽朗:“这说明你很早就想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友好往来。今天你的梦想实现了。”

龙门石窟虽然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可是近代损毁却十分的严重。很多石像都被人盗凿带走,许多头像、碑刻、浮雕也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周总理看到那些被损坏严重的雕像心中也是万分的沉重,表情也严肃了起来。站在支离破碎的石像面前,嘱咐工作人员:“古人留下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啊。不然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后人啊。”

周总理一行人在龙门石窟合影

众人逛了许久才尽兴而归,等到周总理到宾馆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

前文说过,周总理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要经常吃药,因此,他身边随行的医护人员药包中也时刻准备着。

不浪费一个药片

从龙门石窟回来,保健人员就始终跟在周总理的身后,等着给他拿药。周总理一进宾馆,医护人员就立即从药包中取出了药,递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知道大家都在担心自己的身体,所以接过药片就往嘴里送去,可是不知道是因为在想别的事情的原因还是因为太过疲劳了,药还没有送进嘴里,就顺着周总理的指缝掉了出去。

和蔼可亲的周总理

周总理顺势向下看,可是药片太小,落到地上不知道滚到哪里去了,周总理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

本来掉一片药也不是什么大事,再拿一片就可以了,可是周总理却执意要找,不肯浪费。

看周总理弯腰费力,大家也赶紧帮忙找起来,担心药片太小大家看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格外的小心谨慎。

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医生扶起周总理,说道:“别找了,还是再换一片吧。”

周总理却还是坚持,一边找还一边教育他们:“不,再找找,这药是进口的,太贵了。要注意节约啊!”

周总理正在和人们交谈

大家只好继续帮周总理找。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奢侈,一套衣服可以穿许多年,坏了就补,补好了接着穿;吃饭的时候也是,有饭粒掉在了桌子上面,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夹起来吃掉。

终于,周总理在沙发的下面找到了药片,开心的说道:“在这里,在沙发底下。”

工作人员赶忙过来帮助周总理将沙发移开,周总理便将药片捡了起来。

医护人员心想这片药已经脏了,不能再吃了,对周总理说道:“总理,这药已经脏了,还是换一片吧!”

周总理正在和小朋友在一起

可是周总理怎么会听呢?这次他小心翼翼地将药放在手中,然后取出了自己的帕子,小心地擦了擦,然后吃了下去。

吃完周总理还洋洋得意的说道:“不脏了吧?还是一样有效的。”

吃完了药,周总理有些撑不住了,想要去房间休息一下,便对宾馆的工作人员说道:“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休息吧,我有事再叫你们。”

随后周总理又对自己的秘书说道:“六点半走,记得提前叫我。外交无小事,不能让客人等我们。”

周总理出国进行外交活动

得到秘书的肯定答复以后,周总理便走进了卧室。可是周总理看了看卧室雪白的床单,又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犹豫了。

酒店的工作人员看出周总理不想脱鞋子,想要节省时间,又担心自己的鞋子会弄脏床单,所以一时间进退两难。

好在酒店的工作人员反应很快,看出周总理的犹豫以后就立即拿来了一条浴巾,铺在了周总理鞋子的位置。

周总理看了看还是觉得不行,因为他害怕自己的鞋子会弄脏毛巾。工作人员笑了:“总理,放上去吧,脏了洗洗就行了。”

穿着皮鞋的周总理

周总理想了想,毕竟浴巾很小很好洗,所以还是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在床上躺了下来。

按照流程的安排,周总理只能休息半个小时的时间,明明生病已经很辛苦的人,还要一直陪着外宾四处参观,身边的工作人员看着周总理强撑都非常的心疼。

休息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就到六点了。人们记得周总理的安排,可是看着疲容那样明显的周总理,谁都不忍心将他叫醒。

“让总理多睡一会儿吧。”众人心照不宣地想,所以没有人进屋去叫他。

疲惫不堪的周总理靠着镜子睡着了

可是周总理心中也惦记着不能让客人等自己,所以还是睡得不够踏实,没到时间就自己醒来了。

一看时间,已经六点二十五了,周总理立刻起身下床,边向外走边批评道:“就剩五分钟了!让你们提前叫我,为什么不叫呢?我是来陪外宾的,外事活动我们要带头遵守纪律。以后可不要这样了。”

可是一众跟在周总理身后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周总理的批评就沮丧下去,恰恰相反,大家都在暗暗的窃喜。

毕竟挨几句批评就可以让周总理多休息一会儿,算来算去还是赚了。

周总理正在演讲

为“洛阳燕菜”改名

周总理宴请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下榻的宾馆就餐,吃了洛阳著名的“水席菜”。

其中有一道菜叫做“洛阳燕菜”,这道菜据说已经在洛阳流传了千年,宾馆的大厨知道是要用来招待周总理和外宾的,所以制作起来更加上心,菜上的牡丹雕刻的栩栩如生。

上菜的时候周总理正在和外宾亲切的交谈,看到这道菜周总理风趣的说道:“洛阳牡丹怎么飞到桌子上来了?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应该叫‘牡丹燕菜’。”

于是,这道菜便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

短暂的洛阳之行结束了,周总理和来时一样,跟每个人都亲切地握手告别,人民对总理说:“欢迎总理再来洛阳!”周总理点头:“一定会的!”

可是周总理终究没能再去,第二年牡丹花开的时候,周总理已经病得必须住院治疗了。而花团锦簇的洛阳城,他再也没有机会见了。

每每看到这样的事情,笔者都会觉得心疼,得了癌症会有多么难受呢?周总理又是怎么做到明明已经那么难受了,还能处理国家的大事小情呢?

周总理为了祖国的千秋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地印证了那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爱温暖的周总理

向周总理致敬!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