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初一到十五师永刚在我居住的中山古镇,过年,是从除夕始,到大年十五结束。其间,能吃到我们平时吃不到的猪肉、鸡肉,还有各种粑粑。那年头的百姓,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就是上天赐予的福气了。所说的饱饭,无非就是吃上红薯、玉米,甚而是山里的野果、野菜。我就和大人一起在山里摘过青杠树上结的籽儿,又在田埂上挖过马齿苋、折儿根,拿回家用磨碾、用水煮,以此来充饥。吃肉打牙祭,只能在诸如端午节、中秋节······过年就当别论了,这时的大人、小孩都能像模像样吃上很多肉。除夕到了,没有电视,看不到春晚,每家每户时兴祭祀。家里有杀年猪的,取下整个猪头在锅里煮熟,然后置在一个大盆里,又把它端放在堂屋的饭桌上或灶台上,年长者点燃3根香,插在猪头最上面,又在桌下烧了纸钱,祭祀就在烟雾缭绕中开始了。大都是祈祷灶王爷给百姓有食有穿,也给逝去的先人捎去信息,叫他们一同来享用这年夜饭。堂屋外有院坝的,还要把这猪头端在坝里对天对地拜祭,又还端到猪圈里敬拜四方菩萨。这猪头,敬了诸神,才够得上小辈们上桌。母亲靠摆地摊为生,家里没有年猪,她在街上买了肥猪肉,拿回家煮了放在桌上,点三根香烧三张纸作三个揖,口中念着“保佑平安”,还在烧纸的地方倒了酒、拈了饭,夹了肉,以此完成年夜饭前的功课。当小孩的我们不知道这些事儿,尤其是在盛猪肉的盆里放了一把菜刀。大人们说是仙人和先辈食用时方便切割,但我看到盆里的猪肉仍是一整块,菜刀,在盆里没有一丝动静。初一吃汤圆,我们又叫吃元宝。初一早上,小孩尽可以懒在床上,不被母亲催着去早读,但我和两个妹妹都起得早,盼着能吃到汤圆里的硬币,然后用它来买母亲地摊上的糖果。母亲是早早起床,找来3个一分或两分硬币,洗净后包在汤圆里,在锅里煮熟后,就等着我们起床碰运气了。我们都由着小妹,让先在锅里舀汤圆,她往锅里左看右看,汤圆已舀在碗里了,又怀疑着与锅里的汤圆交换,生怕碗里的汤圆没包有硬币。待小妹定夺下来,大妹才开始往锅里瞧,瞧准了,很生猛地拿着瓢把汤圆舀在碗里。挨着我了,我胡乱地舀了几个,心想:硬币汤圆都舀走了,哪还有希望去母亲那儿买糖果?但我仍抱着侥幸,用筷子在碗里比划着,把每个汤圆夹开,希望有硬币出现,果然就有了硬币呢。我把硬币交给母亲,母亲在围裙的角边擦过装在围兜里,然后在地摊上拿来一颗糖,这颗糖,就是母亲给的新年礼物了。吃汤圆没吃到硬币,就得不到新年礼物,这是母亲先前说过的。但往往,没得到硬币的妹妹,母亲会悄悄地拉着到屋的一角,把糖私下相赠。母亲说的话,又仿佛是在哄我们开心了。初二吃面条,意即使人长寿。吃面条,得和着炖好的鸡,或炖好的腊猪脚,这样,才算有年的味儿。母亲为了不失这年味,也从摆地摊里拿了钱买了鸡。母亲不杀生,要我来完成这一任务,妹妹握了鸡的双脚,我学着大人模样勒了鸡的脖子,然后横着就是一刀,见鸡脖出了血,那“咯咯”声渐渐消停,便以为鸡已“升天“,随即放在地上,哪知这鸡顷刻间站了起来,“咯咯—咯”地扇着翅膀唬人。邻居见状就来帮忙,说:没见过有你们这样杀鸡的。初一到十五,母亲带着我们给逝去的父亲、先去的前辈的坟前烧香,又到山里的菩萨石像前求平安,然后就串门到亲戚家:外婆、姨婆、伯娘······,天天串门,天天吃肉。婆婆念佛,初一和十五不沾荤,除了婆婆,不管谁个,都有了吃够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