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慈悲
历代佛造像艺术
.10.1—.7.20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
三楼展厅
10月1日,“金石慈悲——历代佛造像艺术”展将在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三楼展厅向公众预开放。展览作为湖南博物院“帮扶共建”项目的一部分,由湖南博物院和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展期至年7月20日。
佛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金铜、石木、陶瓷等坚硬材质与佛教神祇慈悲情怀的奇妙组合,赋予了佛造像艺术至刚至柔的文化品格,形成了有别于绘画艺术的独特表达。本次展览整合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院藏余件佛造像精品。展览分为“佛从西来”“解悟世间:佛像”“觉有慈情:菩萨像”“莲华佛国”“圣地梵影”五个单元,展现了从魏晋至明清一千余年间经典的佛教造像风格流派和工艺。
第一单元“佛从西来”展现了佛造像艺术风格的东渐和本土应变。魏晋至隋唐,犍陀罗风格与本土审美相融合,诸多佛教神祇形象为中国审美意趣影响,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内涵、鲜明时代和地域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
灰片岩犍陀罗太子像
贵霜时期
高34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石刻梵天劝请像
贵霜时期
高17.5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铜鎏金观音像一组
隋唐时期
高5.5-14.5厘米
湖南博物院、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木鎏金菩萨头像木佛
镰仓时期(日本)
高32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解悟世间:佛像”,展现历代释迦牟尼、如来、弥勒等“解悟者”形象。佛,梵文Buddha,意为“觉悟者”,又号“世间解”。中国明清以来佛像艺术面相丰润庄严,气质静穆安谧,宛若领悟世间一切真谛。
铜鎏金释迦牟尼像
明代
高34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夹纻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清代
长30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铜鎏金阿弥陀佛像
明代
高27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大日如来佛铜像
明代
高34.5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释迦牟尼石像
明代
高38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弥勒佛铜像
清代
高32.5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木鎏金佛像
江户时期(日本)
高47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菩萨,梵文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菩萨作为佛弟子,是觉察众生痛苦,协助佛普渡苍生的有情者。中国佛教中的菩萨以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最受尊崇。
禅定印观音铜像
明代
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铜鎏金水月观音像
明代
高50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泥塑普贤菩萨像
明代
高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夹纻自在观音像
清代
高68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观音铜像一组
明代
高18-26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白瓷观音像
清代
高28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北齐青州高僧真玉圆寂前发愿:“愿生莲华佛国”。第四单元“莲华佛国”展示了西方净土飞天、佛弟子、罗汉、力士等佛国世界的图像和场景。
木鎏金飞天像
江户时期(日本)
宽60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夹纻韦陀像
清代
高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石托座力士像一组
明代
高31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罗汉木雕像一组
江户时期(日本)
高33-43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第五单元“圣地梵影”主要展示了藏传金铜佛造像。不同时期和流派的藏传金铜佛造像,表现出清晰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形成雪域高原的独特风情。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明代
高9.5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十一面观音菩萨木雕像
清代
高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铜鎏金千手观音菩萨像
明代
高53.8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铜鎏金白度母像
清代
高22.7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铜鎏金双身大威德金刚像
清代
高17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
铜鎏金宗喀巴像
清代
高10厘米
湖南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