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五台山
听一回晨钟暮鼓
翻几页佛家经典
烧几炷虔诚清香
拜一次佛法无边的五台山
五台山,佛教圣地之一,被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地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华北第一高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是黄庙(藏传)、青庙(汉传)共存的道场,不仅能看到汉传的僧人,也能看到藏传的喇嘛。
五台山因岁积坚冰,夏无酷暑,又称之为清凉山。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峰顶平坦如台,因此而得名。如果把五根手指看作耸立的“五台”,那么掌心处便是台怀镇。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营,大部分寺庙也都集中在这里,是游客的必到之处。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不同于另外三座佛教名山的缘起,五台山是唯一一座在佛经中就被指的佛教名山。而大显通寺更有与洛阳白马寺同为“释源宗祖”的中国佛教第二寺之称。
显通寺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大华严寺等,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宗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显通寺山门
寺院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各中建筑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上建7座殿,分别是: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
游历显通寺有6个必看之处:第一个是“幽冥钟”
在显通寺的山门前有一座钟楼,钟楼第二层的内梁上,吊有一口重.5斤的大铜钟。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的一口铜钟。钟表刻有一部万字有余的佛经,字迹端正清晰。
幽冥钟
“幽冥钟”的由来:根据《付法藏因缘传》中记载:罽腻吒王因为好战,劳民伤财,所以最后暴毙身亡。在他身亡之后,变成了一尾千头鱼,头上有剑轮旋转,不断地砍下它的头,而它的头被砍下之后,又会复生,然后再度被砍,如此辗转不休,受苦无量。
当时,僧团里面有一位阿罗汉当维那。
化成千头鱼的罽腻吒王就哀求这位罗汉说道:“在我头上这旋转不休的剑轮,只有在您敲击犍椎的时候才会稍稍停止,让我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得到片刻的休息。愿您慈悲,让犍椎的声音延长一些,让我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
阿罗汉见到他的惨状,心生恻隐,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而寺中因为这一因缘,所以就保留下了长打犍椎的传统。
而这里所说的犍椎,中译为钟。
这就是幽冥钟的由来。
第二个是山门不以四大天王护卫,而使用“龙虎”双石碑。
大显通寺的山门正面高悬立匾,上书四个蓝底金字“大显通寺”。进入山门后,左半间立一古碑,上书一草“龙”字;右半间有一石碑,上书一草“虎”字。这两个大字都是明代万历年间山西巡抚雷雨居士傅光宅一笔写就,“龙”“虎”两字潇洒自如,气势磅礴,完全镇得住山门鬼神。
显通寺山门
龙碑
虎碑
第三个当数大文殊殿内的五方文殊。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的寺院绝大多数在大雄宝殿前面都会有文殊殿,专门用来供奉文殊菩萨。在大文殊殿内,供奉着五尊文殊圣像,他们表示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故合称为五方文殊。在大文殊殿内,除了供奉有五方文殊外,在大殿的东西两面平台上,还有十二尊金光灿灿的圆觉菩萨,他们则是禅宗经典——《圆觉经》里出现的12位大菩萨。
大文殊殿
大文殊殿细节图
大文殊殿细节图
千钵文殊菩萨
第四个是无梁殿。
无梁殿是俗称,因该类建筑不用梁柱,故称无梁殿,通常为砖石穹庐顶结构。该殿的“大名”叫无量殿,取“佛法无量”之意。又因该殿为唐代清凉国师撰述《华严经疏》的制疏道场,据说释迦牟尼曾在7处地方共讲经9次,该殿的门楣上方嵌有7块砖磨匾额,依次为“发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地天宫”、“夜魔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这7块匾额就代表了释迦摩尼讲过法的7处道场,暗含了“七处九会”的意思,所以此殿又名“七处九会殿”。
无梁殿
该殿始建于明万历34()年,崇祯9年(年)重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翻修。外观为砖石仿木重檐歇山顶楼式建筑,高2层20.3米,宽7间28.2米,进深4间16.2米。内实3间穹庐顶砖窑型制,四壁全用青砖砌就,层层上收,内雕斗拱,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3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外檐砖刻斗拱花卉,雕刻精湛,宏伟壮观,为我国无梁殿砖雕之杰作。
无梁殿
无梁殿细节图图片来自《穿墙透壁》
无梁殿藻井
第五个是在大显通寺“千钵文殊殿”后的清凉妙高台上屹立的明万历三十八年()由僧人胜洪铸造的五座组合式铜塔。
铜塔细节图
这五座铜塔暗合五方文殊的五台顶,现在只有象征西台的“成所作智塔”与象征北台的“法界体性智塔”为原物,其余东台的“平等性智塔”、南台的“妙观察智塔”和中台的“大圆镜智塔”均是年复原的新铜塔。
大显通寺的这五座铜塔雕刻精美,雕刻内容超凡脱俗,历代以来一直是五台山的著名景观之一。
铜塔
第六绝是大显通寺铜殿。
铜殿是显通寺中轴线上的第六座殿宇,重檐歇山顶,外观似两层,里面却是一室,室内见方,进深4.2米,宽4.7米,高约5米,在四面的隔扇壁上整整齐齐地雕镂着跏趺而坐的诸佛铜像一万尊,小巧玲珑,各具情态,竟然无一雷同,布满整个内壁。殿中间供奉狮子文殊铜像,金容满月,面目慈祥。
铜殿
这座铜殿由明代妙峰祖师化缘自民间,于万历三十四年()监制铸造于西安。由于殿为全铜,所以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疑为金殿。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五台,用刺刀刮取殿顶的金箔,如今其划痕还清晰可见。据说要不是此殿全铜太重,日本人恨不得将这座无价之宝盗取回日本。
铜殿
金光闪闪的铜殿
塔院寺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宗之一,以五台山标志的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54.56米,周围为.6米,高耸入云的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在红墙、琉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尤为壮观。据说大白塔中包裹有一座“慈寿塔”,慈寿塔的准确建造年代目前无法确定,塔内还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
塔院寺
塔院寺高耸入云的大白塔
塔院寺原与显通寺为同一座寺庙,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为了给自己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彦妃祈福延寿,于是就把塔院寺独立出来。塔院寺整座寺院以大白塔为中心,中轴线上有影壁、牌坊、山门、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塔院寺门前,有三门木牌坊一座。这座木牌坊庞大宏伟,牌坊中的所有木制构件,都经过精工雕饰,用工精细,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木雕作品。
塔院寺俯瞰图
大慈延寿宝殿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六百平方米。全寺有殿堂、房舍一百二十余间,大体上可以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入口有两处,一处是万佛阁旁的南正门,一处是显通寺钟楼下面的东门。
塔院寺山门上悬挂一款竖匾“敕建护国大塔院寺”。山门背后为天王殿,塔院寺天王殿供奉的不是弥勒佛,而是万历皇帝的母亲的化身“九连菩萨”。天王殿对面是大雄宝殿,万历皇帝希望自己的母亲延年益寿。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中位是释迦牟尼佛,左位为文殊菩萨,右位为普贤菩萨。
大雄宝殿背后就是大白塔,五台山的标志与名片,名叫“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关于这座塔的建造有两种说法:一说元代由印度匠人阿尼哥设计所建,阿育王统一印度后将佛教奉为国教;另一说是由万历皇帝所建。
大白塔
大白塔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面为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悬铜铃,个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悦耳。
大白塔
塔院寺最后一座建筑是藏经阁,在大白塔的后面。藏经楼为二层楼房,面阔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佛像九尊。现在,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多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清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多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
塔院寺大藏经阁
菩萨顶菩萨顶位于台怀镇的灵鹫峰山,也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也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大闹文殊院的地方。相传,文殊菩萨来五台山留下了一个脚印,就留在了这里。菩萨顶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姿,菩萨顶现在占地面积45亩,大小房间多间。
菩萨顶
菩萨顶寺前有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境”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种烦恼,寺庙每一级台阶,代表一种烦恼,踏上一级,就代表解决一种烦恼。
级台阶
菩萨顶全寺建筑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分别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
五台山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且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喇嘛教韵味。因为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
梵宫佛国,琼楼玉宇
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而那长长的一百零八级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又因山门前的大石阶,中间不是一级一级的,而是斜升的大平面,雕有九龙吸水。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人们附会这是象征山西旧属的九府,九龙吸水下面的一百零八级台阶,暗指山西旧属的一百零八县。可见,菩萨顶寺庙建筑中富丽的皇宫气派和象征权力统括山西的说法,与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级台阶从上往下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其形态,其气魄,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真是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其中以文殊殿最为著名。
五台山菩萨顶文殊殿有滴水大殿之称。殿上有一块檐瓦,无论春夏秋,也无论阴晴雨,总是往下滴水。时间长了,文殊殿前的一处阶石上面成了蜂窝状。佛教徒说这是文殊菩萨灵验,广施雨露。
大文殊殿
实际上,这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妙设计。过去,文殊殿的琉璃瓦上留有小孔,瓦下有储水层,储水层下又有防漏设施。每当雨天,雨水透过琉璃瓦孔而存于储水层内。在阴天或晴天时,储水层中的水便慢慢地从檐瓦滴下。后来翻修时,不知保护殿顶存水的奥秘,如今已不再滴水了。
五台山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五台山的美,因为其独特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的美,因为其传承千年不灭的香火
五台山的美,因为天人合一的震撼
五台山的美,有美丽的宫殿庙宇
,我们继续走进五台山,领略五台山浓厚的佛教气息和宫殿庙宇的神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