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后魏时代,每到阳春三月,五台山灵鹫寺便会依例举行无遮斋会。届时,不论是出家人,还是俗家子弟,也不分善男信女、老少贫富,甚至连道边的乞丐,都可以一同前来参加,饱食一餐,平等施食。
这一天,寺里来了一位穷苦的女人,怀抱着两个幼儿,身后跟着一条狗,全身无多余之物,踏入灵鹫寺无遮斋会现场。
尚未到众人用斋时分,身无分文的女人便剪下自己的头发聊表布施之意,对寺里的住持恳切地请求道:
“我们着急赶往别处,能否先分些食物与我?”
虽然开斋时间未到,但见女人此状,主持难以拒绝,便应声答应。
随后住持法印法师取出三份食物,用意是让女人和所携带的两个幼儿都能饱食一餐。
待女人与孩子都用食完毕后,不料又开口请求:
“我身后还有一只狗,它也得吃一些东西才行啊!”
住持法师无可奈何又拿出些许食物,交给女人。
女人又道:“我肚子里还怀有小孩,也需要一些食物来吃。”
住持法师怒火中烧,当下呵斥:“你来这里求出家人布施斋食,怎却如此贪得无厌,腹中小孩尚未出世,何以进食?慈悲为怀,本想渡你一把,却索求再三,滥贪美味之心,实在是有失分寸!”
被斥责一通的贫女未恼,反倒慢悠悠开口道出一偈: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
随后便腾身飞上虚空,示现出文殊菩萨的真身,此时身后的狗幻化为狮,两个孩子原是文殊菩萨的左右侍者。
云光缥渺,文殊菩萨若隐若现,又复说偈:“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
▼
平等布施之心,说来易做到难,纵是寺庙主持这样的出家人也难免心随着境界流转,真正的平等心,不分万物,不存爱憎,舍去外在表象,挣脱世俗桎梏,方才能做到一切平等。
文殊菩萨力求众生平等的背后,正是大慈悲。人们往往容易为眼见之物所迷惑,而忽略了生命的本真。
一直以来,文殊菩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是智德、正德的象征,其形象多见骑狮、持剑,意在狮吼震慑万界魔怨,挥剑斩断世俗愚痴。世人信仰文殊菩萨,想必求的便是那份超脱的无上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