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是什么如

白癜风能好么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86634.html

01《红尘说禅》系列第83篇

今天继续分享金刚经,咱们聊了大乘弟子发心的重要性——这个有多殊胜呢?想必大家还记得前几天红尘讲的那个故事,一个只能靠乞讨为生的贫女在佛前供了一盏小灯的时候曾发下大愿,结果连佛前神通第一的四果阿罗汉摩诃目犍连都熄灭不了!

其实目犍连的法力修为和般若智慧都超过了贫女几千几万倍,但由于双方在“愿心”大小上属于不同层次,因此才有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我们要学大乘,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发菩提心,这个发心越大,动力就越大,未来的果报也越殊胜——如果修禅宗就能更早顿悟,修净土就能更容易接引到阿弥陀佛的愿力。

而这一篇我们来聊一聊“着相”这个概念,大家应该没少听说,尤其许多公案或者小说里面,动不动就会有人因为“着相”而被嘲讽或者呵斥。

02相有四种——我,人,众生,寿者

老规矩,我们先请经文,还是大乘正宗分第三。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里佛陀自问自答,上面接的是当菩萨发下尽度众生的大愿之后,却有没有任何众生得到解脱,“何以故”就是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然后这里佛陀看上去喊的是须菩提,其实也是在叫一声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正在听经的我们这些人,一般佛陀这样说就说明接下来要开示比较重要的内容了,大家一定要格外注意。

然后佛陀就说了,菩萨摩诃萨一旦着了相的话也就不是菩萨而是凡夫了,这里面一共有四种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来逐一解释。

①我相

这个我相其实就是众生心中的“我”,大家应该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看的很重,尤其是其中某些人,但凡说话第一个字必然是“我”——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告诉你,我这个我那个的,这就是极其严重的我相,心中只有自己,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这样的人其实很多。

②人相

人相和我相相对,指的是除自己以外的人,比如有个朋友和你借钱,你就会考虑我要不要借钱给他呢?这个就是着了我相,而当你考虑清楚之后决定借给朋友的时候,考虑的对象就变成了你的朋友,这就是着了人相了。

③众生相

这个众生相顾名思义,就是众生的相,也叫差别相,就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相,张三李四牛七马八等等,在你心中从外貌到性格到地位都不一样,这就是众生相,其实也就是分别心。

④寿者相

如果问大家一句话,什么东西最重要,让你恋恋不舍呢?想必许多人都会说是生命——毕竟这才是一切的根本,真要到了保命的时候不管金钱房产股票都可以抛掉了。

所以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能够活得久一点才是最大的执念——尤其是那些有钱人或者帝王将相,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君主一辈子该有的都有了,都在追求长生不老,这个执念不舍的劲头就是寿者相。

0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听完上面的介绍可能大家还是云里雾里,这到底什么才是着相,又该如何不着相呢?

没关系,红尘举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还拿上面那件事举例,有朋友和你借钱,起码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都会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要借——这就等于是着了“我相”了。

这第一关等于就淘汰了九成人,剩下的一成人很豪爽,毫不考虑自己就一口答应了,但其中九成人还要考虑这个借钱的人是否值得信赖等等,这又等于着了“人相”。

然后又有百分之十的人同样不管谁借都一口答应——比如那些著名的挥金如土的人物宋江啊,孟尝君啊,信陵君啊,朱家啊等等,但是看到这个人借钱成功,然后又有许多人也来借钱了,这时候大部分人肯定就不高兴当凯子了——这就是着了“众生相”。

然后还有一小部分人又把钱借出去了,只不过有些人借了钱后如石沉大海一去无踪影,再也不想还了,日子久了你突然想要去催——坏了,这等于着了“寿者相”了。

这个例子其实并不是非常准确,但是非常方便大家理解这“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各位师兄们也可以看看,这四相你能够看得破几相呢?

反正红尘自己可以很惭愧的说,我是一相都破不了,人家要是和我借钱不管最后我借不借——但肯定还是要考虑一下的。

然后我们再次回到经文中来,正是因为这四相非常难破,佛陀才特意强调,菩提萨婆诃在发下渡尽众生的大愿之后,但是却不能在心中有任何的执念——不管是自己,还是被度的众生,还是那种执念都不能有,否则就是着相从菩萨变成凡夫了。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着相了吧?而且也明白这个的难度有多大,因此佛陀才在后面说过一句偈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等于啥时候你心中破除了所有相之后,就可以看到佛陀的报身了,这就是真正的十地菩萨的境界了,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大乘正宗分第三已经结束,我们再来分享妙行无住分第四,多谢各位师兄。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