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数不清的古老佛寺,是去日本旅游时一定会到访的地方。日本的佛教文化虽然大多是从我们中国传播过去的,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但是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日本佛教文化也演变出自己的特色,留下了各式各样的佛像,成为宝贵的艺术资产。而这次我将详细剖析这些面貌、姿态各异的佛像所代表的意义,看过这一篇,相信您以后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在欣赏佛像时一定会更有感觉。
(奈良大佛)如来
日本将所有佛教的造像统称为佛像,但精确地说,“佛”是指澈悟了宇宙真理,自轮回中解脱的悟道者,也常称“如来”,是佛教所崇拜的对象中位阶最高者。为了行文顺畅不至混淆,接下来皆以“如来”来称呼精确意义的“佛”。
佛教称教祖释迦摩尼具有“三十二相”,所有如来像的特征皆来自于此。其中有几项特别明显,第一是“肉髻”。如来的头顶上都会有一块凸出来的半圆型,那个不是发髻或丸子头,而是一块肉!肉髻是智慧的象征,肉髻越高,表示智慧越高。
(奈良飞鸟寺——释迦如来)再来是螺发,也就是整头一粒一粒的东西。除了头顶以外,额头中间双眉上方的那一颗,也不是痣喔,而是卷成一粒的“白毫”,而且这根毛伸开来长达一丈五尺!白毫会放出光芒,照亮一万八千世界,是根非常神圣的毛。
(奈良东大寺-卢舍那佛)除了表面上的这些特征,如来与其他佛像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绝大部分的如来像只会披上一件简单的衣裳,不穿戴任何饰品。这是因为已经超脱轮回俗世的如来,不需要这些凡尘之物。而唯一的例外,就是真言密宗所信仰的本尊:大日如来。
(京都东寺-大日如来)大日如来通常有着头戴宝冠,身上披挂许多华丽首饰的形象,有些人会把祂误认为“菩萨”。这种造型这是为了表现祂身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化身,有如太阳一般以佛法的光明照亮宇宙。
如来常见有坐姿与站姿两种姿态,坐姿代表了正在冥想或说法的如来、站姿则是正要前去解救众生的如来。而站姿又以阿弥陀如来为大宗,表现阿弥陀如来前去接引即将临终的人们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茨城县-牛久阿弥陀大佛)在阿弥陀如来的左右通常会搭配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两位“胁士”,三者合称为“阿弥陀三尊”,等于我们说的“西方三圣”。只要看到站姿佛像搭配两位菩萨的,十之八九就是阿弥陀如来了。
(兵库县净土寺-阿弥陀三尊)菩萨
菩萨是指尚在修行中、或已有成佛资格,仍在六道轮回之中解救众生者,位阶仅次于如来。对许多信徒而言,菩萨是比如来更加亲近的存在。菩萨像最大的特征就是身上有着许多饰物,表示尚未完全舍弃俗世的欲望。
观音菩萨
(京都三十三间堂-千手观音)在各种菩萨之中,大家最最熟悉的要属“观音菩萨”。观音是慈悲之化身,闻众生苦难之声便前往解救。因此在汉传佛教中,观音被赋予了强烈的女性形象,将它的慈悲与母性做连结,民间更称它为“观音妈”。但因为佛教原典里,菩萨是没有性别的,因此日本的观音像多半淡化性别特征,呈现非男非女的形象,甚至有时还会有几撇小胡子。
(奈良国立博物馆-十一面观音像)因为要在六道轮回内拯救不同的众生,因此观音菩萨的外观有着非常多的变化,例如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等等,甚至畜生道的动物也有相对应的“马头观音”来普渡它们。在熊本阿苏山的“爱马镇魂碑”,就供奉着一座马头观音,超渡战时阵亡的军马。
(熊本阿苏山-马头观音)地藏菩萨而在日本最受民众崇敬,甚至比观音更有人气的菩萨,就要属地藏菩萨了。汉传佛教的地藏菩萨像通常头戴如唐三藏般的法师帽,身披红色袈裟,而日本的地藏菩萨为光头持杖的僧人形象,外貌朴素许多。
(镰仓建长寺-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自古就与日本民间信仰的“道祖神”结合,地藏的石像常设立在村落的边界,或者道路边以保护村落,防止灾厄入侵,久而久之也成了旅行与交通安全的守护神。另一方面,传说夭折的小孩因为要偿还不孝之罪,必须在阴间的三途河边堆石塔,而且石塔总是会被经过的恶鬼推倒;而地藏菩萨会保护这些小孩,并超渡他们成佛,因此地藏菩萨在日本也被视为儿童的守护神,且常被制作成儿童的外貌。人们还会给地藏菩萨穿上红色的帽子与围兜作为供养,红色除了表示与幼儿的关联以外,也是驱魔避邪的颜色。
(大阪市-京桥延命子安地藏)弥勒菩萨另一位在形象上与汉传佛教有着巨大差异的菩萨就是“弥勒菩萨”。讲到这个名字,我们都会立刻想到一个坦胸露肚,开口大笑的胖子;不过在日本,我们却可看到身材苗条,翘着一只脚,优雅微笑的弥勒像,两者怎么会差这么多呢?
弥勒菩萨被视为释迦摩尼的后继者,祂在释迦摩尼涅槃56亿七千万年后成佛,降临人间渡化所有众生,汉传佛教常称其弥勒佛。在中国的五代后梁时,曾出现一位人称“布袋和尚”的高僧,被后人视为弥勒化身,他的形象也影响了后来弥勒佛的造型;日本民间信仰则把布袋和尚列为七福神之一。
(京都藤森-七福神)而日本佛教的弥勒菩萨,较常表现祂在漫长的时间中于天界修行,翘起一脚,闭目沉思的模样,称为“半跏思惟像”。其中京都太秦广隆寺的弥勒菩萨半跏像被盛赞为“人类存在的最完美姿态”,是日本最著名的佛像之一。
(京都广隆寺-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而奈良中宫寺的菩萨半跏像,除了有跟广隆寺一样的优雅身形与表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颗丸子的发型(这个就不是肉髻了,是真的丸子头),在兼具优美与庄严之外,还带了独特的萌感。
(奈良中宫寺-木造菩萨半跏像)明王
明王是密宗特有的位阶,象征如来的忿怒化身。大多数的明王都手持武器,用以斩断苦恼;而怒发冲冠,面貌狰狞,则是为了降伏邪魔、训斥执迷不悟的愚痴众生。明王的威猛形象让许多战国武将视祂们为守护神;即使到了现代,明王在许多人的审美观里依然十分帅气,甚至被制作为公仔系列!
(由竹谷隆之设计的不动明王仔)不动明王大日如来的分身“不动明王”是位阶最高的明王,于日本备受尊崇,在明王之中最为常见。不动明王右手持剑,左手的绢索不仅束缚罪恶,也用来拯救难以挣脱烦恼的众生,背后的智慧之火将一切灾厄及迷惘烧尽。不动明王大多全身青色,但偶尔也有“黄不动”、“赤不动”的型态。
战国时代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是位热衷于宗教的武将,不动明王就是他所信奉的神佛之一。信玄甚至曾以自己的面貌姿态为蓝本,制作了一座“武田不动尊”。
(山梨县惠林寺-武田不动尊)不动明王经常被单独供奉,但身为五大明王之首,也常和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徳明王、金刚夜叉明王等四位明王并列,坐镇中央。
爱染明王另一尊常见的明王是“爱染明王”。这位拥有三眼六臂,全身火红的明王特别之处在于不以众生的爱欲为业障,反而坦然接受并转化为悟道的契机,虽然同样獠牙怒目,但比起其他说教的明王,祂的佛法似乎更加包容而可亲。
爱染明王同样被许多战国武将所尊崇,例如以头盔上顶个大“爱”字出名的直江兼续,许多研究者指出其实是象征他所崇敬的爱染明王。
天部
原生于印度的佛教吸收了印度教的宇宙观,将印度教的诸神、神话生物或魔神都视为六道里的众生,并当成护法神,统称为“天部”。天部是比人类更高等的生命,也乐于倾听人们的现世利益,但祂们依然有各种欲望及烦恼,亦有生老病死。
四大天王最常见的天部是“四大天王”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与多闻天。四大天王多呈武将外形,身穿甲冑,手持武器并踩在恶鬼身上,经常被设置在寺院的山门或佛坛四角,被视为四方的守护神。
而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又以“毘沙门天”之名为人所熟知,是四天王里最著名的一位。毘沙门天经常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托着宝塔,原为夜叉之王,身为护法神在四天王中负责镇守北方。
(奈良东大寺-多闻天)毘沙门天具有战神的性格,武田信玄的宿敌——“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就是毘沙门天的虔诚信奉者,更以“毘”字作为军旗。此外毘沙门天也被列为七福神之一,民众除了在胜负时刻会向祂祈祷之外,也视它为财神。
(山形县-上杉神社)八部众
另一批著名的天部是“八部众”。八部众除了天神之外,还有阿修罗、夜叉、龙王、金翅鸟、巨蛇...等各种神话生物。这些三教九流的成员都受到佛法的感化,聚集在如来或菩萨身边,既是护法,也是传道说法的听众。兴福寺的八部众像是奈良时代美术的代表,特别是被称为“佛像界美少年”的阿修罗像,在近年更是广受瞩目。
(兴福寺-阿修罗像)佛像一览圣地
日本被列为文化遗产的佛像成千上万,各有值得一看之处,关于佛像其实还有讲不完的地方,但若想找一个可以体会其精髓的,又比较全面的地方,这里唯一推荐京都东寺!
东寺讲堂内以21座佛像的配置来示现真言密宗的宇宙观,称为“立体曼荼罗”。立体曼荼罗以巨型大日如来为中心,左右的菩萨和明王,以及围绕四周的天部,其神秘、庄严或狞猛的姿态,堪称佛教艺术的最高杰作,必能让你感受到压倒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