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距安岳县县城39公里,八庙乡场镇5公里,地处安岳、安居交界处。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经年代始于唐开元十一年()以前,大规模造像刻经在唐开元年间,从宋代起逐渐衰退。由盛唐高僧玄应及以后的僧俗共同营造。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安岳石刻,是星罗棋布散落在民间的洁白莲花,葱郁的植被是她碧绿的莲叶,茂密的树木是她笔直的经脉,巍峨的山脉是她出生的母体。
古、多、精、美,是这些莲花的历史风韵,时光的锋刃在她们的容颜之上刻录下风霜的痕迹,但她们的神采依旧飞扬。凝固的佛经在石头上绽放出一朵朵瑰丽的芬芳,一朵比一朵浓郁,一朵比一朵幽香。
千佛寨是安岳石刻开凿年代最早时间最长的地方。千佛寨最好看的是洞窟本身,山石极具美感,洞窟的凹凸像山石本身的凹凸一样自然天成,生出类似雅丹的美感。风雨将岩石和雕像一起打磨,造成平滑的起伏。
山石的颜色也有变化,阴阳向背,风吹日晒,造成深浅不同,愈加显得浑然一体。想象最早开凿洞窟造佛像的人,在某种光线之下,从山壁上看见了佛的身影,便用铁锤将多余的石头凿去,让石头里面的佛像显现出来,于是便有了石刻。
圆觉洞最可观的是北崖的造像,两尊观音像和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六七米高,都是北宋的精品。西方三圣为阿弥陀佛、净瓶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他们是西方极乐世界佛、观音、菩萨三个地位最高的神。
释加牟尼后浅浮雕天花装饰,左右上壁各刻飞天一尊。净瓶观音眉目中闪射着慈悲神情,俯视着芸芸众生,仿佛正在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大势至菩萨有点化众生超度苦海之势。石刻飞天寥若星辰,北宋飞天似飞鸟凌空、曼妙飘逸,仿佛感到天衣在轻盈曼妙,满壁有风动。
洞内所造的三身佛及十二圆觉菩萨像,修复后刻工则较为粗陋,洞壁更堪。造像面部可能因为金箔脱落,面部黝黑,不知经哪位大师填彩,蓝目红唇。与大足宝顶圆觉洞辉煌庄严的相比逊色多了。
石鼓乡木门寺木殿包住石亭,石亭包着石塔。石亭四方形,檐脊柱枋、斗拱滴水,都是石制。因刷了颜色,没有石材的质感,完全像木头做的一样。木殿与石亭之间有通道环绕,木殿为三重檐结构,梁架的穿斗关系复杂,紧依着石亭,看起来就像附着在石亭上一般。里面供奉着无际禅师的灵骨不敢惊动,可惜正在维修。
华严洞正壁凿刻的是华严三圣坐像。华严三圣像背倚车轴状彩色佛光,头戴繁花镂空峨冠,中间禅坐毗卢舍那佛,左靠跨青狮的文殊,右邻骑白象的普贤,突出了毗卢舍那佛在佛界的核心位置。
窟中一种让人美到窒息的感觉油然而生,十五尊菩萨尊尊精彩,佛、菩萨、天人的造像神态安祥自在,优雅洒脱,都可谓巧夺天工,一颦一笑,衣角皱褶,天中宫阙,坐骑宠物无不美轮美奂。
顶新乡孔雀洞中孔雀背驮八叶莲花,上坐孔雀明王菩萨,头戴宝冠,身穿白轻衣,张开的翅膀安于一巨石上。头、颈、身刻有羽毛花纹,细腻而精美。两侧十礼佛人眉清目秀,双手合十,呈虔诚礼佛之态。
因文革期间被一户人家做了厨房才得以保留,但烟熏妆也使孔雀王失去了神彩。大足北山孔雀明王,无论造像形态还是神韵都与这尊极为相似。
顶新乡茗山寺八尊造像宏大,峰顶绝壁称雄。毗卢佛头戴宝冠袈裟飘逸,十足的教主风度;观音菩萨阐释教义,弘扬佛法的气度摄人心魄;大势至菩萨双手置腹前捧一钵,仿佛盛满解救人间苦难的甘露;护法神造像威武雄健,真心守卫佛祖。
最令人惊叹的是文殊菩萨,伸出岩壁1米余重千余斤的宝书,历经千余年不坠,全靠肘下势如高山流水,状似风中瀑布,飘飘欲动的垂地袈裟支撑,是宋代匠师巧妙运用力学的佳作。
古希腊美神维纳斯石像埋没千百年,重见天日时即遭毁损,其残缺美愈令世人倾倒。东方维纳斯紫竹观音仍寂守安岳毗卢洞深窟,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华丽宝冠,披肩短袖薄裟袒胸露背,裙薄非常褶痕流动。侧身跷足潇洒悬坐莲台,纤纤裸足踏于莲花蕊,凤眼下视,柔和亲昵的媚态之气溢于面目。
因造像的世俗味很浓,又被称为风流观音。彩绘虽有斑驳,但岁月的痕迹更显得生动。紫竹观音是紫竹林里面那朵硕大的莲花上面绽放的另一朵莲花,让人迷倒在她的石榴裙之下,神圣而不可亵渎。
八庙卧佛以石为枕,天为被地为铺,横卧于山野之间沉睡,经年不醒,谁也不敢去惊扰他酣甜的梦境。守护和膜拜是必须做的事情,一根短笛,几声鸟鸣和鸡啼是卧佛的催眠曲,绵延不断的香火让这朵睡眠的莲花分外馨香。
面对着唐人的艺术精神,卧佛院有梦幻般的感觉,仿佛上天遗落的神迹。每条线条都有内涵像在流动,组合起来即成了唐朝的境界,含有巨大的、平静的力量。
佛像的概括与力士的写实,似乎指出了造型艺术的两个发展方向。但石刻艺术在唐代的基础上,经过一些起伏和继承发扬,最终在宋时的安岳奏出一声绝响,从此走向没落,再没有被超越。
是的,她们在诗意地绽放,必须肯定她们绽放的能量。清晰地听见她们次第绽放的清脆声音,犹如天籁,恰是梵音。我就是对她们顶礼膜拜的忠实信徒,五体投地地匍匐着倾听她们绽放的玄机。我必须承认,这些绽放的声音影响着我的灵魂,包括我周遭的人群。
佛说:天机不可泄露。我心智愚钝,潜入大隋去寻觅石刻最初的原貌,抵达唐、宋、元、明、清去探访安岳佛教的起源,直到进入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只发现这些缤纷的莲花一路舒展开来,铺展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那些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家隐藏在历史的背后,羽化成佛。
安岳,这座中国的佛雕之都,她是朝拜的圣地,星罗棋布的莲花盛开在心里,安岳石刻,造型奇特,气势轩昂,雕工精美。佛也坐落在心里
结束了两天的安岳石刻之旅,徜徉于历史文化的长河,收获颇多。其实参观旅游和文物保护这两件事是有矛盾的,当这些艺术精品穿越悠久的年代,以不够完美的形象与今人对话,难免唏嘘不已。无论如何,愿眼前所见可以存在得更长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