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街上紧靠西湖有露台茶吧、有草坪的地方,可能只有新新饭店这里吧。我戴好口罩,沿着露台旁的台阶,信步走到绿中泛黄的草坪旁,向西望去,一幢与“秋水山庄”相接的二层楼房横亘在眼前,靠近大樟树的房壁上有“闲地阁”三个大字。
记得曾在资料上看到,“闲地阁”是“秋水山庄”的房产,而“秋水山庄”原先又是史量才从闲地庵住持净轮法师那里租赁来的土地,建的爱情小巢。闲地庵不知是哪个时代始建的,不过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曾有一首诗《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张子野就是北宋时颇具声名的词人张先,苏市长的诗:“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不知这如今的“闲地阁”是否与此有点渊源上的关联。
“闲地阁”的西北角有一处拱形墙门,这座墙门的色彩有点特别,空间采用灰色石材作地面与踢脚,红与黑搭配形成了厚重感,暗红色又有些历史感,给人以一种沧桑、沉郁和静穆的体验。门上的“静观堂”是启功先生的题字,“静观”的说法古已有之,宋代大儒程颢就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佳句流传。“静观”不仅是看,更是一种内省。
东面这座西式的三层洋楼,传说是北山街上最早的欧式洋房,始建于年叫孤云草舍,原是南浔富商刘梯青(刘墉第三子)私宅。因屋较高,在湖滨即可望见。其屋与孤山相对,孤山上有“孤山一片云”五字石刻,故取名“孤云草舍”。当然他造楼与取名的缘由,也是另有故事的。年,刘梯青的同乡国民党要员朱家骅任浙江省主席,便将孤云草舍借给朱家骅,依山面湖的孤云草舍便成了省主席的官邸,车水马龙,风光无限。抗日战争初时,许多重要会议都在此举行。
北面的二层楼也是的欧式风格,青灰色的楼台处有“尚贤阁”三字。“尚贤”是古代墨子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要尊重有才德的人,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北山街上既有招贤寺,又有“尚贤阁”,好像有点配套的感觉。
在“静观堂”与“尚贤阁”的拐角处,发现一处斗室,里面有供桌、供品,有石像,地方虽狭小,却有“大义参天”匾额,有一付金色楹联:“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山河。”仔细看那石像,那不是儒家称为文衡帝君,道家尊为三界伏魔大帝,佛家是伽蓝菩萨的关羽关公吗?
端坐在里面的石像,正是丹凤眼、卧蚕眉,一把美髯胡,相貌堂堂的关云长。他忠于汉室,义薄云天的故事世人皆知。他是一位受儒释道三教供奉的神,他是怎么成为佛教里的伽蓝神呢?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谁来还呢?”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
在旁边的墙上,有“关帝庙”的说明,说庙建于清朝中叶,毁于民国时期,此处是遗址。而我无来由地认为,此处原是“闲地庵”的庙产,而关公是否就是该庙宇的伽蓝神呢?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点赞或转发,以示鼓励。谢谢!)